依托“地理背景” 丰富“认知背景”
(2009-03-30 09:50:07)
标签:
教育 |
依托“地理背景”
记者 逄春阶
近年来,寿光一中先后与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寿光市金玉米股份有限公司、巨能电力集团等合作共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学校制订了《寿光一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学生上好校内社会实践课,做好寒假、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搞好个体实践和小组实践活动,做好双休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立“名师大讲堂”,邀请蔬菜大棚发明之父王乐义讲述蔬菜大棚发明过程和未来大棚改造设想;针对目前的金融危机,邀请政治老师结合政治课学习,讲述金融危机下的寿光蔬菜种植与销售的应变策略。每周一次的“大讲堂”广受学生欢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校组建学科辅导队伍,成立多个兴趣小组,组建了24个学生社团,让有爱好特长的学生充分张扬其个性。投资一百多万元创建了全省一流的创新研究工作室、数字科技馆、机器人活动室,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特别是围绕蔬菜知识,向现代农业、精准农业、绿色食品、基因技术等知识延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5年在奥赛和学科竞赛中有120多人获全国一等奖,48名同学进入清华北大深造,仅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有10个获全国一等奖。其中,“蔬菜大棚机器人”项目获全国一等奖,“智能化蔬菜大棚”项目获全国科技创新优秀项目一等奖,电子授粉器获得国家专利,《智能化生物再生能源系统》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央电视台制作了5集专题片《果蔬总动员》在少儿节目“芝麻开门”栏目对此集中介绍。校长李玉明对记者说:“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课题紧扣蔬菜之乡的优势,近水楼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激发学生的的研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