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温斯莱特的获奖感言
□逄春阶
我最早知道凯特·温斯莱特,是看她主演的《泰坦尼克号》,她扮演的露丝一角,印象深刻。如今,33岁的她在经过多年的等待后终于凭借《
生死朗读》摘走奥斯卡影后桂冠。她的获奖感言是:“如果我说事先我没有准备获奖感言,那是撒谎。我记得自己大概8岁时就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梦想自己手捧奖杯的一刻。当时我手捧的是沐浴露的瓶子,但是此刻,我手捧的不再是它了。我要感谢一直陪我走过来的人,感谢我的朋友、家人……”这个感言真诚、随意、自然、幽默,还带有点儿顽皮。
温斯莱特的真诚表白,让我想起第74届奥斯卡最佳黑人女演员哈莉·贝瑞获奖时的感言:“对每一个和我一样肤色的女演员来说,今晚的奥斯卡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因为一扇大门终于向我们敞开了。”这样的感言,简短有力,内蕴丰瞻。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播送新闻时,还给了这第一位黑人女影后哈莉·贝瑞一个同期声。如果说哈莉·贝瑞是“庄”的话,温斯莱特就是“谐”,真可谓亦庄亦谐,奥斯卡奖得主们的感言仔细听听都很有特点,起码是不死板。
所谓获奖感言,就是获奖后的感动、感慨、感悟之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心情的表达,轻松点儿,幽默点儿,好玩点儿,甚至不那么完美,出点小娄子,在这样的场合也是可以原谅的。
对不温不火,不提情绪的获奖感言,我听着就反感。比如2月
21日晚上,我看CCTV2008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有些体育明星的获奖感言就太严肃,太郑重,甚至太理性,太求全面。比如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全部8枚金牌中的7枚,那真是王牌军,可是论起获奖感言来,跟比赛水平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了。本来吧,体育明星在一起,平时训练很累,神经高度紧张,而现在该是放松的时候,恢复到本我状态,展现出生活中的一面,这也是观众乐意看到的。可是,我看到的这些明星们大多在背诵稿子,磕磕绊绊,惟恐说错话,就跟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似的,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运动场上的生龙活虎样儿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个都变成了乖孩子?!
我个人感觉,带有娱乐性质的晚会获奖感言,不是向领导汇报工作,不是找差距,不是谈打算(这些应该在台下谈)。你在台上就是向观众发送分享快乐的信息,你是获奖者,你与观众之间虽然有几米甚至十几米的距离,但是你和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要远远超过空间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你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就越困难。虽然,他们可能也听到你的声,看到了你的形,但是难以产生共鸣。这就需要你的个性,需要你的真诚,需要你的智慧,尤其需要你的幽默来传输你的信息。
也许体育明星们长期被束缚在不同的训练方式之中,不同程度地丧失了自己的丰富性,成为心灵的孤独者,过着单一的训练生活,做着单一的事情,体验着一种单一的情绪。当一个特别舞台展现在面前的时候,他们就无所适从了,就只有鹦鹉学舌般地死记硬背了,脑子就短路了。这样的状态是不健康的,这样的人就是学者称为的“单向度的人”。
何尝体育明星是这样,我们的好多晚会获奖者不也都这样吗?获奖者总是不放松,心灵深处好像被绳子捆绑着,面部肌肉老绷着,大家看着都累。几乎所有的感言带有书面语味道,而且词汇极度匮乏。连起码的情感起伏都没有,连半点儿激情都没有,这算感的什么言啊!与其这样,还不如照着稿子念更省劲一些。
2006年初,奥斯卡颁奖礼上,《阿甘正传》阿甘的扮演者、大牌明星汤姆·汉克斯客串主持,他模仿获奖者发表感言:“
我在你们面前,我感觉我是个巨人。”幽默的表述,展现出奥斯卡的娱乐精神。活得任性,真实,在娱乐圈里浸润很久,依然不忘普通人的感觉。我喜欢这样的明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