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平台

(2008-06-12 09:34:04)
标签:

农村社区

新农村

杂谈

分类: 新闻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平台
                   ——诸城农村社区化调查(下)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陈中华  齐淮东

 

    在诸城农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千余个村落间,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从去年下半年起,诸城市全面开展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为宗旨的农村社区化建设,催生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个平台活全盘——少投入,巧整合,见效快;方便,实用,可学。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可资借鉴。

 

               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的中枢神经


    诸城农村社区是个什么形态?有专家说,比城镇慢半步,比自然村快半步,是弥合城乡界限的区域。社区服务中心不是对原先管区进行调整后的简单替代机构,而是取消原先“管”的色彩,代之以鲜明的服务功能。
    社区的中枢神经,就是设在中心村的服务中心。为什么把它的服务半径控制在2公里?诸城市民政局局长严秀德说:“主要是考虑让农民有一个10分钟左右的生活服务圈,远了不方便,近了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一个社区涵盖5-6个自然村、1000户到2000户比较合适。”
   社区服务中心有扩建的,像松园社区服务中心,就是由中心村村委会办公室扩建而成,9间平房,花了不到7万元,这样的服务中心全市有134个,占总量的64.4%。有改建的,像邱家七吉社区服务中心,用村里的原建筑公司70间闲置房屋,花5万元改建,采取这种方式的有54个。有援建的,比如桑沙一社区、二社区,诸城桑沙集团共出资100万元。有共建的,比如以市供销社为主体投资290万元,建起行寺社区服务中心。另外还有少量新建的,如土墙社区。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不收农民一分钱。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你钱多可建的好一点,钱少建的差一点,都不要紧,关键是服务要到位。硬件不足软件补,老百姓最终看的是方便不方便,不是看社区服务中心气派不气派。
    对先期试点的18个农村社区,市财政每个扶持20万元,对后建的农村社区,每个补助5万元。各乡镇(街道)也加大投入,同时动员大家参与,目前社会捐款已达1100多万元。
    服务中心正常运转要花多少钱?解留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砚军算了笔账:“社区工作人员多是机关干部,工资还是原来的工资,增加的成本,也就是办公费、生活补助等。我们社区每月不到1000元,一年也就多投入一万多元。另外,通过市场化运作,引来超市、餐饮等服务业入驻,还能增加一块收入。”
    农村社区建设,使得基础设施投入方向发生变化。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汝孝说:“原来基础设施投入,主要集中在市和乡镇驻地,现在开始往中心村投。到目前,全市共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投入了1500多万元。”
    高效便捷的社区化服务,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心村,进而流向周边村,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众流归一:潜在的能量得到释放


    诸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乡镇(街办)在编人员,一般是7名左右。不少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以前是管区主任,像东楼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郭建,原来就干了7年管区主任。他说,管区主要是上通下达的桥梁,形象说法是容易跟村干部打成一片。而社区就不同了,没有管理职能,必须跟农民打成一片。
    社区就是警区,社区警务,就是公安要务,居民安全感,就是民警成就感。这已成诸城民警的共识。现在每个农村社区警务室配备一名民警、两名协警。去年市局机关下派36名干警到农村社区,其中中层干部17名,李培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在的东楼社区距街道派出所37公里,建社区前民警来得少,去年春,几个村平均一天丢失一头耕牛。今年以来,全社区680头耕牛一头未丢。李培军说,他们的办法就是每天骑摩托各村转。起初去村里怕扰民不鸣警笛,但村民知道后一致要求他们鸣笛,说是听见这警笛声,知道身边有警察保护,睡觉踏实。
    “原来是等纠纷上门,现在是蹲在社区防纠纷,找苗头。孙家社区一农民拆房时砸死了人,受害方纠集人员闹事,情况危急。我们半小时赶到现场调解,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要在从前,报到镇上,再赶过来至少半天,最佳调解期就耽误了。”昌城司法所长臧传波说。
    好医生派到社区去,好村医招到社区来。社区卫生室成为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派出机构,良好的医疗条件,让病员明显增多。辛兴镇中心医院院长王金鉴说:“去年1至4月,原来村级9个诊所,收入是40万元,而今年同期,社区卫生室收入是115万元;镇中心医院去年1至4月,收入140万元,而今年同期是180万元。这说明农民到社区卫生室就医的多了。”
    劳动保障人员匮乏咋办?市劳动保障局专门办起短期培训班,对230名社区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所有受培训者都能独当一面。西土墙社区村民臧传国夫妇下岗多年,个人社会保险搁浅。今年3月,他到社区反映这个问题,经过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陪同老臧先找原单位,又找托管中心,尽快补办了各种手续。老臧感慨地说:“要叫我自己去办,两眼一抹黑。”
    “不一定非得在办公室坐着才叫办公,网络让我们全天候。”马玉琴说。她原是贾悦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现在在贾悦社区负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助理、民事纠纷调解等多项工作。能这样一职多能,得益于诸城市推行的农村社区网络信息化管理。贾悦社区服务中心原是7人,现在减到3人。目前,各服务中心正在这样做,社区中心人员能减半。
    社区中心人员在减,便民服务人员却在增。供销、农技、邮政、通讯等部门和有实力的商流企业纷纷到社区找位置,抢市场。众流归一,归到农民需求上。
    通过社区这个平台,让管理资源得到优化重组,让潜在的能量得到释放。

 

             社区党建:巩固基层政权的创新之举


    农村社区化,是党和政府影响力向农村延伸的必然要求,诸城市把党总支建在社区,给农村党建提供了创新空间,这样能更有效地组织、教育、服务农民。
    比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服务中心党总支建立起社区党员联系困难户制度、服务联系卡制度、公开承诺制度和志愿者服务制度,为社区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央领导同志日前在该社区服务中心考察时,对这一做法给予肯定,指出“创新党在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根本的是要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权,服务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你们的做法对基层党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诸城市委副书记张洪全介绍说:社区党总支不是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沟通联系、监督保障、指导协调、教育培训。定位就是服务,对村级组织不构成冲击,更不能冲击。
    先连体,再连心,后连思想。社区党总支促进村级党组织互帮互助。舜王街道无忌西村原来村情不稳、村务混乱,社区党总支引导本社区小潘庄村与其结成帮扶对子,筹资40多万元治理村容村貌,帮助调出500亩地发展大蒜产业,昔日“老大难”村显出生机。去年以来,全市共在农村社区内建立强村与弱村帮扶对子162个。
    组织资源的整合带动了社区内其他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社区发展合力。密州街道十里社区所辖6个村,1861户人家,其中1700多户养殖狐狸、貂。以前都是各养各的,几年前,十里四村成立了特种养殖合作社,实行良种、防疫、饲料供应、技术指导、协调贷款及销售的“六统一”,如此,社员比其他养殖户信息灵、抗风险能力强,效益高。但因不隶属一个行政村,合作社一直没有吸收外村养殖户入社。社区成立后,社区党总支协调引导社区内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从97户一下子扩展到400户。
    养殖大户邱文平一年出栏5000多只狐狸和貂。他计算,加入合作社后,他养的每只动物,比非社员户多出效益15%约18元。
   目前,经过社区党总支牵线搭桥建起的合作组织152家,带动农户7·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
   党的力量在于组织。党组织在社区为民办事越多,服务越周到,根就扎得越深,用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的话就是,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扎根力。

 

            社区化:助推城乡文明一体化


     记者5月9日在丘家七吉社区远程教育活动室,看到59岁的董艳芬跟6个白发老太太带着耳麦在电脑前欣赏歌曲、在线咨询等。围着锅台转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妇女,操作上了电脑,让人感慨。
     现代文明强烈吸引着他们的目光,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扩大着他们的视野。
     在大杨家庄子社区,农民徐社老两口出资3000多元买来了锣鼓家什,成立了一个社区文艺演出队;在吕标社区,李玉梅和她的邻居们组织起秧歌队;在枳沟社区,张金山牵头拉起京剧演出队。他们成为社区最活跃的一部分。到目前,农民自发组织的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在农村社区就有600多支,文艺志愿者1000多名。市文化局副局长赵炳礼说:“社区让我们发现了民间的能量,而它对于社区的黏合作用更不可忽视。”   
    农民的维权、环保、保健意识等都明显增强。比如西土墙村有个农民反映,邻居建个厕所,风一刮,味道不好,希望帮着处理。原来为这点小事,不可能跑到镇上去反映,就是到了那里,也不好解决。但在社区内,5分钟就来了,而且来了就能解决。在丘家七吉社区卫生室王大夫说,村里的老年人有来量血压的,有来咨询保健知识的,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社区服务带来人气,带来财气,更带来洋气。正是看中这点,皇华镇寿塔社区农民刘惠华自筹资金660万在社区建起超市,这座拔地而起的5层大楼,成为中心村的新地标。目前刘惠华的超市日销售额达到3.6万元。  
    大杨家庄子社区包括王家沙岭等5个自然村,712户,2508人。去年8月社区建立后,几个变故引人关注。一是中心村的营业门头迅速增多,超市、幼儿园外,理发厅、饭店、农资专卖店开得红红火火;二是聘请专家对中心村进行了中长期远景规划,将中心村划分为服务区、娱乐区和居住区,准备新盖767套公寓,这样能腾出来329亩土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三是有敏感的老板瞅准了商机,考察要在中心村边上建一个相当规模的建材市场。四是已有邮政、储蓄及保险部门来考察设营业点的问题,类似的业务部门下到村里在以前是罕见的。
    记者采访时,遇到中心村村民赵勇,他说女婿管恩兵是辛兴东晓生物科技公司业务员,属外来户,社区的牌子刚挂上,管恩兵就想买房子,不为别的,警务室、卫生站就在家门口,安全又方便,晚上文化广场上有演出,跟城里一个样,现在联体别墅里有他一套。
    大杨家庄子社区中心村现在建的联体别墅是15套,已经入住外来户5户。周边村村民对记者说,他们很多人在等待购买正在这里建设的760套公寓。
    诸城市已经出台了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的暂行办法,可以预计,一个个中心村将迅速膨胀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千百年来那种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传统观念和生活形态将被打碎,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农村社区化,必将助推城乡文明一体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