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时能看到编剧身影

(2007-10-10 10:04:06)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观星

  
            何时能看到编剧身影

 

                                    逄春阶

 

    《集结号》是谁的作品?当然是冯小刚的。这还用问吗?近日《集结号》海报曝光,“冯小刚作品”几个字赫然入目。冯小刚是导演 ,而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灵魂人物,他是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创作的作品以导演的名字来概括性推介,一点不为过。但是,我要说,《集结号》是刘恒的作品,行不行呢?
    刘恒就是《集结号》的编剧。冯小刚曾说:“这部电影是讲故事的,我看剧本的时候就被感动了好几次。”电影主演张涵予10月8日在新浪网聊天,他说被刘恒老师的剧本感动得哭泣。主创人员都称赞刘恒的剧本,看来本子写得很不错。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集结号》的成功,刘恒是个关键人物。正如赵本山的火,一定程度上与何庆魁有关,没有何庆魁的滑稽幽默台词,哪有赵本山的滑稽幽默表演呢?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就不止一次讲,文学是电影的母体,足够的文学精神和品格是评价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目前中国电影数量虽多,但优秀作品有限,根本原因就是文学品格弱。我们剧作力量特别薄弱,这么大的国家没有一支完整的编剧队伍。张宏森在去年全国第七次作代会上又说,“我们希望文学能够为电影提供良好的养分,呼吁写小说、诗歌的以及其他作家,能够过渡、补充到编剧队伍中来。”可是应者寥寥。为什么?三种情况,一是作家不屑于写,二是作家不会写,三是不善于写。屑于写,又会写,而且写得很棒的,我以为,刘恒是一个,刘震云是一个。
     刘恒出手一部,成功一部。不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等成功的电视剧了,单说电影,远的有《菊豆》、《秋菊打官司》,近的有《张思德》、《云水谣》,最近评出全国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张思德》、《云水谣》双双获奖,要知道全国特等奖只有8部,编剧刘恒占了两部。遗憾的是在颁奖台上,我没看到刘恒的身影。
    刘恒是个很低调的人。4年前,我在北京采访他,他留个小平头,穿个松松垮垮的白衬衣,脚蹬黑布鞋,如果手里再提个鸟笼子,就活脱脱是个老北京的模样。当时他说在写剧本《张思德》。刘恒掌握了大量关于张思德的资料,有了自己独特发现,一个月就出了初稿。等电影放映时,我提出再采访他,他说,算了吧,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哪个地方看着不顺眼,你告诉我一声。刘恒就这么个人,现在已经是北京是作家协会主席了,当年老舍就干过这个角色,他和老舍一样的没有派头。
    刘恒低调那是他自己的事,他甘愿当别人的绿叶,很让人敬佩。但作为导演冯小刚不能这样,应该在宣传的时候,稍微向刘恒这边倾斜倾斜,“冯小刚作品”这几个字,确实该保留,但能不能把“刘恒编剧”写上,而且写得醒目点儿呢。
    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又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生活变为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成银幕形象。把优秀编剧摆在更让人注目的位置,有利于出名编剧,出名片,出名演员。
    据悉,冯小刚的贺岁剧《集结号》12月20日全国公映,现在把刘恒使劲往前台推一推还来得及。如果冯小刚这样做了,那该是一个好的导向,好的姿态,是导演尊重编剧的开始,然后,张艺谋,陈凯歌等也会这么做的,而更多的有志于编剧创作的优秀作家会跟进,这样的话,中国电影很可能就会来个飞跃。
    其实,仔细琢磨,刘恒也是个卖点,冯导你说是不是?大作家为大导演写剧本,是提升导演的档次。比如宣传《集结号》,可不可以用这样的广告词:“刘恒编剧小刚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