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沸了的血液的喷涌

(2007-05-22 16:36:28)
分类: 随笔
 

       煮沸了的血液的喷涌

               ——速写赵孟君的画

 

                           逄春阶

 

    十年积淀,五月绽放。由清华大学教授刘北光先生、北京红子兰画廊主持赵红子女士主持的“十年——赵孟君画展”5月12日至25日在北京红子兰画廊开展。这是继1993年赵孟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以来第二次晋京展出。作为他的朋友、同事,我为他在艺术上取得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

     我认为,孟君兄的画经历了“具象——抽象——具象——意象”四个阶段, 艺术追求的轨迹是螺旋式上升的。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致力于油画创作,从写实(具象)开始,进而到表现、抽象。孟君的抽象画得益于他对相关艺术门类的精深感悟和解读。比如从无标题音乐中捕捉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证,从刀美兰、于小雪等舞蹈家的优美舞姿中感悟人体韵律和延伸出的神秘,同时,他还从中国书法,尤其是从行草中受到启发,怀素的狂草,最让他痴迷,因为书法本身线条形式上的张扬,最能体现天人感应,时刻给他带来无尽的灵感,丰富着他的绘画语言。

    1995年到1999年,孟君兄主持《大众日报》“大众周末”专刊的“艺术长廊”专栏,这个专栏主要是评述历代中国画家和当代中国画家,使他对中国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孟君果断放下油画的材料,拿起中国画的毛笔,从简单的荷花、鸭子等具象的题材切入。既而将油画的色彩,油画的形式渐渐融汇到中国画的宣纸上。他发现了在具象与抽象间存在着的过渡带,这个过渡带的名称应定为“意象”的吧,孟君画进入意象的境界,这个意象不会是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孟君兄曾言:“中国画只轻描淡写,像中国的乐器二胡,只能展现轻快悠扬的节奏,不能像西方乐器钢琴,所表现出的深沉浑厚的旋律。我的画,既像‘二胡’,又像‘钢琴’。”中西二者的交融,让孟君兄变奏出音乐般的视觉符号。

    孟君的许多抽象画,说实话,我也参不太透,但是在视觉上给我强烈的冲击力,它能击活我麻木的神经,唤起我沉睡的激情,一句话,能改变我一些固定的想法,使我的思路暂时偏离了既有的轨道,透过画作,我能捕捉到他对人生、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孟君兄的画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感觉他的画是心灵的外泻,是煮沸了的血液的喷涌,而这个喷涌的爆发力,来自于他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他浸润于哲学和艺术之间,在无序中寻找有序,在瞬间里把握永恒,用绘画的元素、美学的理念、痴狂的情感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诚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邢而下所言:“孟君的画即是他的血肉、他的灵魂,是他的灵与肉的独一无二的契合。 ”“他歌唱亘古蛮荒的奇妙生机,无序混沌的坚定秩序,盲目宇宙的永恒目的。他的歌,高亢而悠远,结合起酒神的奔放与隐士的飘逸,涌动着沉重的轻灵、纷乱的和谐和痛苦的欢乐。”

     尤需强调的是,近十年来,孟君兄走出画室,利用一切机会与社会接近,与一些时代的精英人物比如菜王王乐义等作心与心的沟通,更与一些基层民众零距离接触,体味人间朴素情感,这样的努力,让他开阔了视野,贮备了情感,找准了时代脉搏,锻造出自己坚硬的艺术内核,自己形而上的意象体系的构建逐渐从不自觉走向自觉。这样,孟君就有了定力,气定而神闲,他的画,就恣肆汪洋,大气十足。

     艺术之山的高度,不能用眼睛去丈量,需要的是心灵。愿孟君兄垒筑的艺术之巅越来越高,成为大地上一个不可替代的心灵路标。

   

                                  2007年5月20日于耐烦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