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震云又要出山了

(2007-01-17 09:37:46)
分类: 观星

         刘震云又要出山了
 
                                逄春阶
 
     一部电影《手机》让刘震云从小众人物摇身变为大众明星,而他创造的“审美疲劳”等词语也广为流传。沉寂4年后,刘震云又要出山了,他要和冯小刚再续前缘,打造一部新贺岁片。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透露,刘震云的剧本已经交给了冯小刚,冯导十分满意。(据1月13日《新闻晨报》)
    记得2004年3月10日下午,我和同事在《农民日报》编辑部采访过刘震云。刘震云当时正在重读《史记》,他说,从司马迁文字的缝隙里能体味出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而谈到作家“触电”的问题,刘震云明确表示,他愿意影视给自己打工,而不愿意自己给影视打工。说白了,就是可以被动地介入影视,因为影视需要多人合作,很麻烦,不如一个人在书房里写小说,无所顾忌。
    刘震云的姿态我完全能理解。作家可以躲在书斋里,构思自己的东西,不跟外界接触。但我不希望刘震云成为那样的作家,我希望他在影视作品里有所作为。他的作品故事性强,离影视特别近。我一直认为,能从大众化的、看上去是表面的影视那里,体现出丰厚内涵来,那才是真正的大家。
    现在,无数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充斥银幕和荧屏,污染大家的眼球的东西多,而真正润泽人心灵的作品少之又少。为什么?导演是一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编剧水平太差。去年我参加了广电总局组织的编剧大联欢,通过交流,我发现许多编剧甚至不入流,是混子。我曾经听说,有些所谓的大牌编剧,出个路子,就让电影学院或者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们写,你一集,我一集,凑起来就是一部电视剧,你说这样的运做,能运做出什么好东西?这不是糟蹋吗!难怪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呼吁:“中国电影急需文学支援……文学是电影的母体,足够的文学精神和品格是评价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目前中国电影数量虽多,但优秀作品有限,根本原因就是文学品格弱。希望文学能够为电影提供良好的养分。”
    文学跟影视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因其不同,也更能碰撞出火花,有了火花,才更能激发出作家的创作潜能。我们需要封闭型作家,但我们现在更需要复合型作家。山东青年作家张继,近年来跟赵本山合作,写出了《男妇女主任》、《乡村爱情》等影视作品,尽管不是我期待的精品,但我为张继欢呼,他这一步走得好。作家们就得理直气壮地走向影视。真正的作家参与影视,才能把那些混子编剧挤出去,提升影视作品的文化含量。
    刘震云跟冯小刚的再次合作,我觉得他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开始不怕麻烦了。其实合作也是一种乐趣,好的合作能产生和谐,更能促发深刻。我还看到报道说,刘震云的这部新作,依然将视角投射到底层人群,讲了一个厨子无意中丢包而找包的故事,从厨子找包开始,社会各方人士纷纷登场,人性的善恶也一一剥离。同时,故事中隐藏的很多包袱也伴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一呈现。这个故事倒没什么新意(电影《鸡犬不宁》也是围绕一个包而展开)。我不怀疑刘震云讲故事的能力,但我提醒他的是,应该在讲出自己的冷幽默和大机智的同时,讲出一种大气来,像著名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一样,让人看后就不能忘怀,隔段时间就想再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