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南城艺展中心的亦馨园画廊的廖老板亦友亦乡党,长年以光头示众,老气横秋,每见之称其老廖,他不愤:“别总叫我老廖,我比你年轻。”我答:“尊重你才这么叫。”
老廖夫人打理他们起家的工厂,他则专心其心爱的艺术品经营。东莞热衷收藏的画廊经营者大致归为两类:一如旗峰山艺术博物馆和“德昌中艺”的“土豪”,财大气粗,一掷千百万,在世界顶级的嘉德、苏富比等拍卖会上买东西、卖东西;二像绿洲画廊、爱艺术咖啡会所这类的小老板,靠眼光,扶持有潜质中青年艺术家为主,逐步积累成长。廖老板属于后者。他现在重点收藏李桐、赵跃鹏、熊曦、陈忠康等人的书画作品。
老廖告诉我,早几年长安职中有位叫梅德君的美术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国美协第二届花鸟画高研班。画作水平很高,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还是首届优秀新莞人,却苦于一直解决不了公办教师的身份,非常痛苦。他还曾给当年的市委书记写过信,仍然不了了之。后来江苏泰州书画院在全国招聘8名画师,他去参加应聘,结果从全国107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过关,2010年离开东莞。现为中美协会员,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东莞虽然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绘画和收藏传统,但现时整体画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凤毛麟角。一位优秀的画家没有得到本地应有重视而流失,有些可惜。
大岭山镇文广中心负责人曾告诉我,他们镇有位出色的青年歌手叫李勤。2013年参加广东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成绩彪炳,与另外两个歌手代表广东参加了第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决赛。他是此次大赛上唯一的镇级歌手,也是东莞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央视青歌大赛选手。中央电视台拍摄4集纪录片《青歌赛》,还专程于去年4月底来大岭山拍摄李勤的故事,并在去年5月29日在央视一套播出。但有关部门对难得出现的优秀歌手缺乏包装宣传与扶持。李勤曾对记者感叹:她想开个人演唱会,想出个人专辑,但镇里的平台太小。
东莞一直在努力推广城市形象,其实,像李勤这样生活在东莞,又被国家电视台如此重视的优秀歌手,应该大力支持,成为宣传东莞形象的一个卖点。
郑小琼,从东莞流水线起家的著名打工诗人,全国人大代表,曾与韩寒、刑荣勤、春树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可惜她现在的身份为广东省作协《作品》编辑,已不属于东莞。近期与一群作家吃饭,方知她在2006年申报东莞文学院2006年开办的首届签约作家,竟未选上。她曾对朋友说:如果东莞有好位置,不会离开。
熊曦还跟我提供过一个新闻线索,长安镇有一位连续四年上春晚的舞蹈演员。派记者去采访,她原来在市机电工程学校当舞蹈老师,叫程瑶。
墙内开花墙外香。听闻类似的事情多了,马上想到这句话。
东莞一方面说要大力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对东莞的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吗?
东莞正致力于打造文化名城,文化名城需要一张张文化名片做支撑。在各个专业领域独领风骚的名人就是我们的城市名片。我们应该重视他们,别再让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反复重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