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餐饮协会会长黎平,餐饮起家,热衷文化,办了6个博物馆,如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东莞婚庆风俗博物馆、东莞枕头文化博物馆等等。博物馆一般开在酒楼里,食客进餐之时亦可享受精神食粮。
以文化带动经营,以文化提升企业形象,乃众多民营博物馆的终极目的。比如唯美陶瓷公司2006年投几千万办中国陶瓷博物馆,让顾客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同时,也认识企业现时的产品,生意在不经意间促成;东莞圣心食品公司2008年在自己工厂里设糕点博物馆,展示中国糕点发展历史及制作工艺,旁边设有自己生产的系列产品展览;位于明苑大厦的酒文化博物馆通过对人工酿制酱香酒的形象展示,目标推销其酒品牌。
东莞有许多类似的博物馆。三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文化。民营博物馆从商家主观意图来说是一种文化引领销售的新手段;客观来说,对东莞的城市形象绝对增光添彩。因而值得政府大力支持。东莞正打造文化名城,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东莞遍地开花,谁还敢说东莞没文化?
上周五,东莞时报举办“民营博物馆现状、发展及方向”研讨会,几位专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说 :东莞曾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现在换了领导又不提了,政策应有连续性。
文化打造不宜朝令夕改。2005年东莞曾颁布《东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在内的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合资、捐赠、招标等多种方式投资经营博物馆。且计划在2005年至2010年之内投入3000万打造博物馆之城。当时确实刺激了民营博物馆的兴盛。据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的何超群回忆,2010年曾对东莞博物馆进行调查,有35家之多,甚至高于深圳。然而,黎平说:一个城市至少有300家博物馆才能称得上博物馆之城。我不知道此数据是否科学,但30来家的数量肯定不行。
估计谁也说不准现在东莞到底有多少家博物馆,尤其民营博物馆的数量。许多民营博物馆根本没有到政府部门报备。一些民营博物馆说开就开,说倒就倒了。整个东莞民营博物馆的市场处于散乱差的状态,缺乏管理,运作不规范,不专业,没有人才等问题比比皆是。比如有的民间博物馆没放几样东西也叫博物馆,有的根本不能算博物馆,只是产品展示厅,等等。
问黎平,开了那么多博物馆,有政府支持吗?答:开始有,后来没有了。与政府有一定关系的本地老板如此,更何况其他商家。
有专家建议,成立东莞民间博物馆协会,实实在在做一些促进该行业发展之事。
近日看到宣传部领导规划明年重点工作,其中强调要研究新机制,发动民间力量办文化。文广新局要着重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民办博物馆、民间文艺演出、民办文化产业”等,研究可行性方案。
此为利好消息,我们等着东莞民间博物馆春天的来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