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尾——东莞时报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01-10 17:08:18)分类: 活动致辞 |
各位战友、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用的题目叫“豹尾”。如果用“虎头豹尾”形容全年东莞时报的状况,非常合适。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头,第一季度产品屡受领导赞扬,经营收入同比增百分之十几。但是中间很不好,广告部出大事,群龙无首,人心涣散,客户撤单,前景暗淡。然而,我们没有放弃,没有懈怠,没有崩溃,我们亡羊补牢,调整上路,更加努力,终于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全年应收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2.57%,全年收支相抵,盈余三百多万元。《东莞时报》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
实在不容易!从外部环境看,纸媒持续低迷,哀鸿遍野。《新闻晚报》停刊,兔死孤悲。内部又出问题,可谓内忧外患。我们能够实现盈利,非常难得。开源节流,开拓创新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维护了纸媒的尊严,体现了职业报人的实力。
从我个人来说,在国内东奔西走,有过辉煌的案例与职业生涯的亮色。我不希望《东莞时报》成为我的滑铁卢,我要为荣誉而战。说实在的,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下属出事,小人造谣,我十分压抑,十分痛苦,十分无奈,有过“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挫败感,也终于明白龙应台那句话的深意:幸福就是不恐惧。我甚至想过放弃与逃离。好在我们挺过来了,并实现了陆社和党组交给的收支平衡的艰巨任务。我心安落了,我可以交差了。明年我不再分管东莞时报的广告经营,如释重负,可以睡安稳觉了。
我觉得自己很有福气,有领导的宽容,有困顿时朋友传递的温暖,更有在座的兄弟姐妹不离不弃,齐心协力的支撑。在这里特别感谢黄湄和她领导的广告部的同事们,顶住压力,保持定力,持续发力,成绩彪炳。在此让我们为他们热烈鼓掌!
雨后的彩虹会更加美丽。我想那么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坎我们不能越过?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征服?
我坚信我们的队伍是充满阳光的,是充满活力的,是能打硬仗的!
第四季度,是本报冬天里的一把火!
年度总编辑奖获奖作品《“最美女教师”覃健系列报道》诞生于12月。一位护送放学孩子过马路的女教师被“瘾君子”撞飞身亡的普通交通事故新闻,我们敏锐发现其价值,非常重视,策划周密,采访细致,呈现饱满,彻底感染了市民,打动了领导。市长亲自批示,有关部门及时针对此事进行整改,提升全民对学生放学过马路安全问题的重视。此报道也充分体现本报倡导的温暖情怀。
11月15日的《先行者》特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推出,对照《决议》精神,对东莞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可谓反应迅速,专业至上。
刘志斌关于交警实施“左转道右移”新举措,及市民反馈的报道跟进及时,促成交警尊重民意迅速行动,立竿见影。
《虎门社区换届选举》将虎门30个社区主任全部采访到位,及时呈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水准。
还有因为深入报道了东莞群众文化基层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得到了潘常委的表扬的《东莞群众文化的坚持与守望》。还有擒凶受伤民警潘家扬独家接受本报采访,被同城媒体羡慕嫉妒恨,都说明《东莞时报》的专业主义追求。
类似的报道有很多,以至于我们面对众多的优秀作品难以取舍,第四季度最佳报道奖不得不多增加一篇。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12月27日亮相的《东莞社区》,为应对广州日报出社区报,我们针尖对麦芒,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筹备推出。第一期质量高,贴近性强,且广告收入不菲,说明东莞时报具有非一般的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
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第一份社区报,前年创办的《虎门新闻》去年收入160万,实现盈利,值得庆贺。
因为周五出社区报,可以成为《东莞时报》的促销点,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第四季度我们有一批活动很出彩。比如广告中心举办的东莞首届十大杰出女企业家评选及颁奖活动。该活动填补了空白,也开拓广告增量的新模式,同时颁奖晚会现场非常热烈。说明我们与女企业家协会及赞助商沟通到位,关系默契。
连续举办三届的品牌活动—— “温暖东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今年得到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赞助多,颁奖现场气氛好,有泪点,也有慈善,效果佳,今后要继续发扬光大。
事在人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每次我都会重点表扬一些榜样,他们是我们团队积极向上的动力。我想特别表扬一下李贤锋编辑。他年纪不小,加入我们的团队时间不长,刚来时,编辑部负责人甚至认为他业务未达标,迟迟未转正。但这位老同志以自己的实干与敬业,让领导和同事们服了。总编辑奖获奖作品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领导主动提名他当集团的新锐员工。大家讨论时觉得新锐员工均为年青人,他这么老了还叫新锐不妥,我就未坚持了。其实,他比现在当选的员工更优秀。
今天上台介绍经验的还有刘志斌,他是位老员工,为人谦和,跑的线关系处理得好。交警对报社支持很大,值得跑线记者学习。
还有李立,他撰写的文化类报道水平高,很专业,好评如潮。有了他,我们的《文化观察》专刊就能保持质量。
还有沈十全,他是年青记者学习的榜样,最近公告栏贴有一张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本地一位农民感谢沈十全对他的报道。我希望这样的感谢信越多越好。
当然,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不专业、不敬业、不像样的事还时有发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希望大家提振信心,打好2014年这一仗。
有些迫在眉睫的事情要抓紧。
“3·26”的改版工作乃重中之重。版面如何调整,如何适应报纸已成为小众媒体的现实,如何社区化、深度化、圈子化、互动化,如何真正体现贴近性、融合性、本土性?适应版面调整,机构如何顺势而为?版式如何优化?等等,需要认真思考并决策。
庆祝时报创刊六周年我们举办那些活动,要尽早规划。
过春节放假,让大家休整一下。像去年一样将假日七天的版面提前做,叫“七大慢生活”,以价值服务信息为主。
虽然,广告经营由集团统一管理,但采编配合意识只能强化,不宜淡化。整合营销意识只能提升,不能削弱。采编通过新闻策划进行创收的能力只能加强,不能退化。去年采编创收比前年有很大的提高,今年要比去年有更大的进步!
去年我们抓成本比较狠,今年采编绩效会提升10%,但运营成本控制要常抓不懈。
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我们同样会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