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的没错 ——“波记话碟”开栏语
(2009-06-08 21:05:54)
标签:
娱乐 |
工作之余,本人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淘碟。
看电影能让我们进入别人的世界,观赏他人的故事,感受生命的灿烂与丰富,满足造梦的快乐。电影使我们充分享受视听盛宴,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当然,好的电影能起到教科书的作用,使我们感悟思想的智慧,人生的真谛。
喜欢电影缘于儿时的欢乐。我生于六十年代,长在部队大院,一周一场电影是孩子们的节日。在那个物资贫乏、精神更加贫困的年代,看电影近乎最大的娱乐,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老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8个样板戏来回放,许多电影我们看了不知多少遍,故事、人物、台词几乎耳熟能详,依然乐此不彼。
后来,我一直保持与延续着看电影的兴趣。我喜欢一有新片就往电影院跑,最喜欢买的杂志是《大众电影》。直到上大学,我的毕业论文还是写影评。进入社会,无论做什么,到那个地方,我都改不掉看电影的习惯。后来,有了录像带,能翻录无法上映的电影,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第一时间买了录像机,到处寻找片源;再后来,有了LVD,我又不惜收藏上百元一张的LVD;接着又有了便宜很多的VCD、DVD,我更加疯狂地购买,如今我收藏的碟片应该有上万张,稍为有点名气的电影应该都有。
看碟比看电影有优势:其一,选择面宽。每年内地上映的电影屈指可数,而影碟的产量则海了去了;其二,便捷。看碟时间好控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像看电影受影院及上映时间的限制;其三,完整。放胶片电影的放映员喜欢偷工减料,造成关键情节的遗漏与情绪中断,对于影迷来说简直是灾难,看碟就不存在此问题了。另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上映的影片会有删节,如有裸镜的电影往往遭遇任意“宰割”,极易破坏影片艺术的完整性。像去年放映的《色戒》与今年一月的《黑皮书》(范霍文导演)。上映时已支离破碎,影响观影效果。又比如今年奥斯卡多项提名的影片《朗读者》,估计很难在内地上映,因为裸镜太多。即使公映,肯定又会被删节,既如此,不如看碟;其四,便宜。一张碟只不过10元左右,看场电影30至60元不等,还是看碟经济。
如何从浩如烟海、密如森林的影碟中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影迷们会头疼。那么,follow
me。请跟我来,看“波记话碟”吧,我推介的没错。
《摔跤手》:孤独甚于恐惧
史铁生说,人生有三种根本困境: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无法和他人进行彻底的沟通,这就意味着孤独;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就意味着痛苦;人生来注定就是死亡,这就意味着恐惧。
《摔跤手》实际上讲述的就是孤独与恐惧的故事。八十年代美国摔跤明星莱姆(绰号 “大锤”),曾经红极一时,进入新世纪已风光不再,明显走下坡路。一场心脏病手术后,使其身体难以承受剧烈的运动,医生劝其放弃摔跤,否则性命不保。“大锤”试着重新开始,包括去超市找了一份卖熟肉的营生,但他实在不适应一上场没有山呼海啸的呐喊,没有前呼后拥的热闹,他实在无法适应单调琐碎的、被人指指点点的服务工作;他也尝试着寻找失去音讯多年的女儿,年青时“大锤”对家庭不负责任,妻离子散,女儿就埋怨他从未给自己过过生日。但从偶像跌回常人之后,他良心发现,觉得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女儿的原谅。然而,因为一次汹酒泡妞,“大锤”忘了与女儿的重要约会,女儿对父亲完全失望了;“大锤”也曾真心地喜欢上一位“过气”的脱衣舞娘,没想到“人老色衰”的舞娘也对其犹豫不决。“大锤”彻底绝望了,他失去所有的寄托,他陷入深深的孤独,他已经没有了生的力量,他决定重回摔跤战场,以死相博。影片结尾定格在莱姆以其著名的“大锤粉碎砸”从高空奋力捕向对手的瞬间。这是末路英雄何等凄凉的瞬间!
确实,孤独比恐惧更可怕。
模式化的好莱坞电影极少有悲剧,《摔跤手》属于异数。主演米基·洛克演技一流,演员与角色已融为一体,曾获81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该片还荣获今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片名:摔跤手(美国)
编剧:罗伯特·D·西格尔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主演:米基·洛克、埃文·蕾切尔·伍德、玛丽莎·托梅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