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叶加 香港报道
3月30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融创中国,1918.HK)公布201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6.04亿元,同比增长59.4%;实现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增长54.6%;实现销售额192亿元,超过原定的183亿元销售目标。
“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高端精品战略和在现有城市深耕的策略。在今年,我们仍会继续聚焦现有城市,并择机审慎地进入上海。”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汪孟德说。
择机进入上海
“我们今年会择机进入上海。”3月30日,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香港对外透露。他表示,目前正在洽谈上海的几幅地块,有可能是与当地开发商合作,也有可能是走招拍挂程序,
“正在跟政府沟通此事。”孙宏斌说。
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地块信息和进展时,孙宏斌仅表示,目前还不能透露具体信息,作为上市公司,要遵循香港联交所的信息披露原则。
“其实去年我们就提过考虑进入上海,我们一直有这方面的想法,已经有团队在上海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希望在上海至少有一个发展项目。”孙宏斌说。
他表示,虽然此前外界一直在说三四线城市的机会,但融创的经营团队一直看好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等。市场好时,一线城市的机会较少,而在目前的市况下,北京、上海的机会反而会更多。
汪孟德介绍,截至2011年年底,融创中国手头上的现金有38亿元,而银行授信仍有80亿元未动,再加上今年的销售目标为在2011年基础上上浮25%,公司有充裕的拓展资金。孙宏斌也表示,当前小开发商资金偏紧,贷款较难,但对大开发商和好的开发商而言,融资相对好,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困难。
一直以来,融创中国都坚持在现有城市及区域深耕的策略,其所在的北京、天津、重庆和苏南区域均在当地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孙宏斌表示,进入上海并不是公司要进行发散性拓展,上海的项目可归并到苏南公司,将苏南公司的业务量和拓展面扩大。
也正因此,当媒体问到其是否会继续与绿城在其他项目上展开合作时,孙宏斌表示,按照现有的公司区域聚焦策略,与绿城在其他城市展开合作“基本上很难”。
“我们仍然是小公司,远未到成熟阶段,目前仍是快速发展期,因此对融创来讲,我们的挑战不是现金流和价格,而是在发展和拿地上,但也要进行平衡。”孙宏斌说。
重视现金流管理
孙宏斌所说的“平衡”即控制好发展与财务稳健的关系。
在经历过顺驰时代之后,孙宏斌对融创中国的财务管理极其严格,汪孟德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融创中国会考虑到在销售额下滑30%~40%的时候,公司的现金流完全能够覆盖因此而造成的营运风险。
但随着融创中国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净负债率也呈上升趋势。2011年中报时,其净负债率为90%,到2011年年底,这一数字上升为104%,而在2010年年底,该数字仅为31%。
“这是因为在去年,我们拿了两块地,增加了一个项目的权益。”汪孟德说。
他介绍,去年下半年,融创中国分别在北京和天津,与方兴地产和保利地产合作各拿一幅土地,并将西山壹号院的股东权益由35%升至100%。“如果没有这些拿地和收购,我们的净负债率可以达到55%,如果不收购西山壹号院剩余股权,我们的净负债率可以达到75%。”
他解释,西山壹号院的负债一直存在,只是之前融创中国未控股,因此这部分负债并未并表,但全资拥有该项目后,其负债自然将公司的负债水平推高。
“净负债率提高未必是一件坏事情。”汪孟德说,“比如西山壹号院在去年下半年为公司贡献了33亿元的销售额,今年一季度,其销售额也达到了9亿元。”
汪孟德强调,融创中国一直坚持谨慎的现金流管理原则,公司不会借钱去买地,而是根据账上的现金情况适度地买地。
“到目前为止,融创一分钱土地款都不欠。”孙宏斌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