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柏菘/文
成都具备艺术家生活的很多条件,悠闲的生活节奏、典型的地势风光,但是这里的艺术群体聚集地的生活状态却没有这么享受。
被视为成都当代艺术基地的成都蓝顶艺术区建于2003年。当时成都几位艺术家租用成都机场路旁的闲置厂房作为自己的工作室,由于厂房的顶棚是铁皮蓝顶,所以将该园区命名为“蓝顶”。而后,越来越多的人气,使得成都蓝顶艺术区影响力日益扩大,慢慢有了上百位画家聚集于此。
但是画家的聚集在放大该园区影响力的同时,却并没有将此地的商业放大。由于位于机场区,周围还有众多家具加工厂。噪音污染一直是该艺术区最大的环境破坏因素。而之所以仍有很多画家喜欢进驻该艺术区,还是这个地方每平方米不到10元的租金,让这里成为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圣地,让大多数作品销路不好的画家仍然可以维持生计。
转机出现在2007年,政府开始引导新蓝顶艺术区向东迁移,规划建成“成都蓝顶当代艺术基地”。东移后的蓝顶新区完全改变了过去嘈杂的环境,新园区位于成都市双流、锦江、龙泉三地交界的双流县新兴镇,距离市区仅10公里,占地面积达到1500亩。同时规划区域还被国家4A级风景区三圣花乡所环绕,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还充满野趣,非常适合艺术创作。
此外,新蓝顶还改变了过去蓝顶的艺术家自发创建形式,从开始创建就进行了多业态的规划。区内规划了包括公共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产权式工作室和租赁式工作室,雕塑、摄影、动漫等相关衍生行业基地和时尚商业、旅游业等服务机构。
同时,新蓝顶当代艺术基地还规划了多个艺术区,包括艺术家创作和生活聚集区、当代艺术人才吸引区,以及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景观的时尚展示区和休闲旅游区、艺术生活方式体验区等。
其中,艺术基地二期2009年9月开始实施,除了包括80亩产权式工作区和改造推出租赁式工作区外,还规划有艺术酒店、时尚商业、旅游服务等设施,使得艺术园区内的商业价值可以被充分放大。
在新蓝顶艺术区正式建设完成之后,成都艺术家的生存环境显然会得到改善。在经历了对于那些曾经在老蓝顶艺术区噪音中工作的画家和艺术产业来说,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