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众的“小”和小众的“众”

(2012-03-09 12:48:48)
标签:

房产

分类: 土地楼市

■任柏菘/文

 

既然是创意行业,其需求必然是小众,如果变为街货,那么也许就失去了文化创意的价值。但既然是商人,又必然希望其产品拥有更多的客户,客户太少,就没有了商业持续的价值和基础。这是小众产品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多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常会弄得不伦不类的尴尬。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城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后,追求不同文化品位的人才有可能组成消费群体,并让这种文化品位和文化消费不断发展,让处于少数的文化消费者可以聚合成“众”。这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是容易做到的。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既是中国文化氛围最强的城市,也是外地人口占比最多的城市,这两个特点的结合,使得这里很容易出现中国最“小”的“小众”和最“众”的“小众”。从这些城市生存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吧、咖啡馆,就可以看出各类不同消费品位的广阔市场。但是这种丰富的小众群体在中国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并不存在,这些城市的“小”常常不足以构成“众”。
    文化创意产业是需要小众来创造的,那么维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必须要大量的“众”来实现。如果没有“众”,那么“小”也很难持久。
    所以,在众多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里,不乏因为“小”与“众”难以结合造成的尴尬,要么在城市边缘持续挣扎,要么有转为大众消费产业的风险。总之,要复制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消费人群的缺少永远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障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误区,则是创意产业的单一化。市场永远是用来满足需求的,缺少客户可能是市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创意产业自身定位的原因。
    北京798艺术区是以画家工作室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并由此发展出了更多的创意商业和其他创意消费。但是作为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上海等地的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集粹,这种集粹是其他城市完全不能够模仿和复制的。也正因于此,在二三线城市逐渐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往往从单纯模仿798模式开始,这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走上了歧途。
    另一方面,不模仿别人,走自己的路也并不容易。要找出自己城市特有的文化消费需求,并让其有时间发展壮大,对于众多二三线城市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不但需要行业开阔视野、转换思路,也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时间。
    但是,缺少的,必定正是未来需要的。从拥有小众品位到拥有小众需求,再到小众消费,是一个城市甚至民族的发展方向。在它还没有来临之时,必须要政府站出来给予它们发展空间和时间。在它将要来临时,也必须要有我们的小众产品商家做好准备。
    也许,给予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小”成为“众”,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现在所迫切需要的。或许让这件事慢下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