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文
1个多月来,金融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各金融机构及监管层的大规模“换帅”。截至目前,从“一行三会”到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很是热闹。
笔者较为关注的是蒋超良的变动。原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的蒋超良,已被宣布出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因这些机构的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均为一人兼任,蒋超良已“被董事长”。
蒋超良现年仅54岁,却履历丰富。他17岁参加工作时是工艺美术厂工人,1978年考入湖南财经学院(现湖南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中国农业银行,走遍信贷、资金、计划、国际、综合等业务岗位,其时长达15年。他此番赴任农行因此被视作“回归”。
但笔者认为,蒋超良能够赴任农行,受到决策层肯定的是其在多个领域的治理能力。他1996年进入央行,6年后赴任湖北省副省长,再两年后被任命为交通银行董事长,2008年又调任国开行行长。走马换将的喧嚣之上,其在金融机构治理方面的能力却日益增进,有目共睹。
蒋超良调任交行之时,交行正处在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关键时刻。他调任国开行之后,国开行的商业化改革才全面启动。这两项关键节点的用人考量,当时即被各界深入解读。
其现在赴任农行,农行的下一步探索变得格外引人注目。毕竟,支持“三农”的口号喊了太久,农行的商业化发展则已是一日千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这两者之间绝不是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那么简单。
蒋超良的调任集中体现了本次换帅进程的最大特点——跨行、跨界交流颇多。大帅们此前主要是内部晋升或监管部门高层调进,这次则在银行间、部门间、岗位间频繁调动,颇多“意料之外”。这种跨行、跨界的金融人事调整,不能不说有精心布局的意味。
比如“新人”的大规模使用。与本系统内提拔不同,从本系统外调任的大帅,一般地,目标任务的自我设定更多,发展改革的使命感更强,改革的推动力也更大。这对于目前尚不能取得投资者满意的商业银行来说不无裨益。
但也需对此非常谨慎。这些大帅的能力固然受到从业履历的积极影响,但也受到了这种组织考察、任命方式的消极制约。这种方式因为是自上而下的,导致了人事上的不顺畅、管理上的不到位、发展上的不区隔,制约着这些金融机构的下一步发展,特别是制约了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我们由此期待,这些调任到新岗位上的金融大帅们,能在该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有切实举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