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地遇冷数字真相

(2011-11-29 11:59:39)
标签:

房产

分类: 土地楼市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兰亚红 北京报道

 

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66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较2010年出现下滑,16个城市有所上升。同时,约有40个城市选择“以量换价”,只有4个城市出现了量价齐升。

 

50个城市土地收入下降

 

CRIC的这份统计数据包括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1个准一线城市天津,(强)二线城市10个,(中)二线城市10个,(弱)二线城市7个,准二线城市6个,(强)三线城市8个,(中)三线城市9个,(弱)三线城市2个,四线城市9个。
    截至11月20日,有5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呈下滑状态。其中,11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不及2010年的50%,15个城市只有2010年的50%~66%。重庆、南昌、郑州和徐州4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分别为458亿元、137亿元、107亿元和91亿元,与2010年相比差额不大,分别达到了97%,98%,98%和93%。
    在11个下滑较大的城市中,大连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只有2010年的29%。在其他城市中,成都较2010年减少了373亿元,厦门减少了191亿元,北京减少了732亿元,武汉减少了401亿元,南京减少了245亿元,宁波减少了198亿元,佛山减少了179亿元,广州减少了145亿元,天津减少了167.65亿元,杭州减少了285亿元,福州减少了107亿元。
    上海比北京稍好,截至11月20日,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达1153亿元,但与去年全年相比还差375亿元。在其余城市中,虽然土地出让金与去年相比有所下滑,但由于总量不大,因此差额也不大。
从上述统计可看出,土地出让金下滑较大的城市,多为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16个城市土地收入上升

 

有1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了2010年全年。其中,昆明的增幅最大,截至11月20日,土地出让收入为838.66亿元,比去年全年高出了近445亿元。
    沈阳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有所上升,至11月20日已取得576.86亿元,比去年全年增加213亿元。
此外,苏州、济南、洛阳、贵阳、唐山、济宁、镇江、扬州、连云港的土地出让金,较去年全年相比,都出现了20亿元~90亿元不等的增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土地出让金出现上升且增幅较大的城市,多为(中、弱)二线城市及三线城市,且多位于长三角区域。

 

7个城市“以量换价”

 

土地市场遇冷,使得底价和低价成交的地块增多,土地的溢价率降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66个城市的平均楼面地价来看,有40个城市出现了下滑。
    其中下滑超过1000元/平方米的城市有8个,包括陵水、温州、上海、南京、南通、三亚、无锡、宁波;下滑幅度在500~1000元/平方米之间的城市有6个,包括厦门、济宁、杭州、大连、宜兴、佛山。
    在上述平均楼面地价出现下滑的40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成交建筑面积却增加了。分别是昆明、贵阳、宁波、洛阳、连云港、上海、济宁、重庆、南昌、北海、温州、三亚、文昌和珠海。
    从土地成交总价差值来看,上述14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增加,分别是昆明、贵阳、洛阳、连云港、济宁、三亚和珠海。也就是说,这7个城市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面积,实现了土地出让金的增加,即“以量换价”。这7个城市都是(中、弱)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
    宁波、上海、重庆、南昌、北海、温州和文昌等7个城市,出现了“量升价跌”的局面,即虽然成交的土地建筑面积增加,但土地出让金却出现了下滑。

 

4个城市量价齐升

 

有18个城市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已高于去年全年。截至今年11月20日,济宁、昆明、贵阳、洛阳、琼海、三亚、连云港、宁波、沈阳、北海、文昌、包头、温州、重庆、济南、上海、南昌、珠海的土地成交面积均已高于去年。
    其中昆明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达5874万平方米,较2010年全年增加3787万平方米;贵阳由2010年的1095万平方米增加至2577万平方米;沈阳今年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已达4845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了1228万平方米;宁波的增幅也较大,由去年全年的2759万平方米增加到3789万平方米。
    在上述18个城市中,土地出让金同时增加的有11个城市。在这11个城市中,平均楼面地价同时增加的有4个城市,分别是琼海、沈阳、包头和济南。也就是说,这4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量和地价都处于上行通道,但其中琼海和包头的地价增幅都小于100元/平方米。

 

三四线城市适合抄底

 

从上述的分析可看出,(中、弱)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对于开发企业来讲存在着新的进入机遇。这些城市或是省会城市,或是沿海城市,或是重工业城市。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地价较低,但却处于温和的上升轨道,说明其土地市场和楼市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较小。
    北京一家中型房企的战略拓展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线城市土地的底价过高、部分二线城市地价虚高是土地遇冷的主因。目前,即使是大型房企也不会冒风险去拿底价过高的地块,中小型房企对于总价过高的地块没有实力问津。
    相比之下,(中、弱)二线城市、重工业城市或者三四线沿海城市,在本土房企手中还有余粮不愿冒风险拿地的当下,正是外来房企抄底的良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