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产不应只盯房价
(2011-04-13 16:23:44)
标签:
房产 |
分类: 潮流行为 |
关注地产不应只盯房价
■中国房地产报 姜炜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房地产等于住宅,而住宅只有一个要素需要关注:价格。上到政府领导、下到黎民百姓,交谈中常会涉及房地产话题,每每总是围绕房价话题展开。想来并不奇怪,因为媒体对于国家调控的解读就只把目标锁定在房价上,似乎价格涨,则调控失败;价格跌,则调控成功。无论宏观经济调控出什么手段,最终都要联想到对房价的影响。似乎除房价外,房地产无其它需关注因素。这种错位的认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对于房屋的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仅偶尔引发思考,却可被迅速遗忘。因此,一直以来房地产在业外人士眼中,就剩下价格值得关注。
如此认识,若只发生在业外,尚有情可原。业内媒体如是,多为吸引眼球之举,亦有不懂之故,不足为奇。但若是业内,特别是开发企业,对于房地产的关注也只盯着房价,就会出大问题。此处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企业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堪忧,难以做大做强,甚至会有生存之虑。
因何有此一说?笔者虽然健忘,但记得的房地产相关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大到港资巨头,中有国内龙头企业,小至中小房企,都出过各种质量事故。有些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却是残酷的现实。忽视了质量,无论你是多大的企业,有多么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品牌,都无法免责。质量是地产项目的最基本标准,虽然今天人们还不是很在意,或者说在意程度还未影响到企业生存,未来却不会一直延续这种状态。当然,若今天房企还将关注重点放在质量上,相信也是一种悲哀。中国之事,常令人叹息之处就在于此,本应是份内之事,反倒成了大加倡导之壮举。
那么,除了质量之外,提升一个档次,应该关注什么?品质。品质一词,地产广告中常用。然何为品质却总说纷纭。外立面用上进口石材、园区里移栽几棵大树、用上进口电梯是否就意味着品质?这种常规动作许多项目都有做,也大肆宣扬。可是依本人之见,想真正做到“有品质”,当为系统工程,需举全公司之力,通过全过程管理,将追求品质作为企业战略目标方可能实现。
因此,当任何一个企业标榜自己的产品是“品质地产”之时,我们需要从细节方面观察该企业之行为,以此来判断是真是假。若以此为噱头卖个高价,也就无所谓参考与借鉴了。若真正是在文化上、在各种软硬件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之产品,又能有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就该业内同仁共同关注了。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可以观察这个企业是否从战略上重视提升产品品质,将品质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竞争优势;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操盘团队,从专业搭配到团队建设方面应有过人之处;可以分析这个企业的合作伙伴,绝大多数应该是同类企业中相对优秀的部分。这样的企业,值得房地产业内共同关注与学习,以提高整体开发水平。自然,学习的方式不是照搬硬套,可从理念与体系上着手,从培养与改造团队开始,扬已所长,克已所短,兼收并蓄,而非亦步亦趋,最终落个邯郸学步。这方面无需多举例证,仅以龙湖等企业之园林为例,学之可矣,然若无龙湖一整套园林培育体系,学则成本远过之,必增加企业开发成本,若因此不得不拉高价格,或在效果上打折扣,最终品质亦难保证。
营造产品品质绝非易事。有将品质做到极致者,数年打造一个项目,从商业运营角度考量并不适合大规模效仿。由此可知,提升产品品质,不是一句空话,更不应只显现在地产广告中,应是植入每个房地产经理人必中之理想,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并融贯于项目开发团队及合作伙伴每日每个工作细节,方有可能呈现于消费者面前。这方面优异之企业尚不普遍,但相信会越来越多,因为未来住宅开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残酷,脱颖而出需有过人之处。
■中国房地产报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房地产等于住宅,而住宅只有一个要素需要关注:价格。上到政府领导、下到黎民百姓,交谈中常会涉及房地产话题,每每总是围绕房价话题展开。想来并不奇怪,因为媒体对于国家调控的解读就只把目标锁定在房价上,似乎价格涨,则调控失败;价格跌,则调控成功。无论宏观经济调控出什么手段,最终都要联想到对房价的影响。似乎除房价外,房地产无其它需关注因素。这种错位的认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对于房屋的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仅偶尔引发思考,却可被迅速遗忘。因此,一直以来房地产在业外人士眼中,就剩下价格值得关注。
如此认识,若只发生在业外,尚有情可原。业内媒体如是,多为吸引眼球之举,亦有不懂之故,不足为奇。但若是业内,特别是开发企业,对于房地产的关注也只盯着房价,就会出大问题。此处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企业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堪忧,难以做大做强,甚至会有生存之虑。
因何有此一说?笔者虽然健忘,但记得的房地产相关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大到港资巨头,中有国内龙头企业,小至中小房企,都出过各种质量事故。有些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却是残酷的现实。忽视了质量,无论你是多大的企业,有多么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品牌,都无法免责。质量是地产项目的最基本标准,虽然今天人们还不是很在意,或者说在意程度还未影响到企业生存,未来却不会一直延续这种状态。当然,若今天房企还将关注重点放在质量上,相信也是一种悲哀。中国之事,常令人叹息之处就在于此,本应是份内之事,反倒成了大加倡导之壮举。
那么,除了质量之外,提升一个档次,应该关注什么?品质。品质一词,地产广告中常用。然何为品质却总说纷纭。外立面用上进口石材、园区里移栽几棵大树、用上进口电梯是否就意味着品质?这种常规动作许多项目都有做,也大肆宣扬。可是依本人之见,想真正做到“有品质”,当为系统工程,需举全公司之力,通过全过程管理,将追求品质作为企业战略目标方可能实现。
因此,当任何一个企业标榜自己的产品是“品质地产”之时,我们需要从细节方面观察该企业之行为,以此来判断是真是假。若以此为噱头卖个高价,也就无所谓参考与借鉴了。若真正是在文化上、在各种软硬件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之产品,又能有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就该业内同仁共同关注了。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可以观察这个企业是否从战略上重视提升产品品质,将品质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竞争优势;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操盘团队,从专业搭配到团队建设方面应有过人之处;可以分析这个企业的合作伙伴,绝大多数应该是同类企业中相对优秀的部分。这样的企业,值得房地产业内共同关注与学习,以提高整体开发水平。自然,学习的方式不是照搬硬套,可从理念与体系上着手,从培养与改造团队开始,扬已所长,克已所短,兼收并蓄,而非亦步亦趋,最终落个邯郸学步。这方面无需多举例证,仅以龙湖等企业之园林为例,学之可矣,然若无龙湖一整套园林培育体系,学则成本远过之,必增加企业开发成本,若因此不得不拉高价格,或在效果上打折扣,最终品质亦难保证。
营造产品品质绝非易事。有将品质做到极致者,数年打造一个项目,从商业运营角度考量并不适合大规模效仿。由此可知,提升产品品质,不是一句空话,更不应只显现在地产广告中,应是植入每个房地产经理人必中之理想,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并融贯于项目开发团队及合作伙伴每日每个工作细节,方有可能呈现于消费者面前。这方面优异之企业尚不普遍,但相信会越来越多,因为未来住宅开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残酷,脱颖而出需有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