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基金:基金管理需要“蹦极”能力
(2011-03-02 15:46:58)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中城基金:基金管理需要“蹦极”能力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关
2010年可谓地产基金元年。行至2011年,各类出身的基金依然风起云涌。在这一江湖中,中城联盟投资基金(下称“中城基金”)作为依靠“中城联盟”这一业内精英组织而成立的地产基金,早在8年前,就开始了地产基金的实践。
目前这一“老江湖”发展情况如何?历经多年实践,中城基金总结出的地产基金发展的要义是什么?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城基金的管理机构——中城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路林。他强调,地产基金一定要处理好关键的五层关系,地产基金团队的经验非常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中城基金与中城联盟是怎样的关系?
路林:中城基金的管理机构——中城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即“中城联盟”)核心成员于2002年9月发起设立,目标为发起和管理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发起人包括深圳万科、重庆龙湖、复地集团、上海证大、北京万通、河南建业、北京华远、蓝光地产、俊发地产、金宝街控股、远大空调、当代节能、南京朗诗、金螳螂股份、世联地产等46家全国性、区域性和细分产品性龙头企业。
中国房地产报:中城基金大致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路林: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成立到2006年,公司致力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但是由于市场、政策以及法律等条件都不成熟,可以算是产业投资基金“梦想”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2006年到2009年。2006年,中城基金完成了公司型基金改制和转型,由上海赋比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我们将其定位为单一的地产私募基金,投资一些地产项目。在《合伙企业法》以及2008年年底“金融30条”(即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来之后,政策法律环境大大带动了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中城基金也开始受惠于此。这一阶段,中城基金发展非常迅速。
第三阶段即从2009年开始,中城基金将其定位逐步转向为“基金孵化器”,即中城基金不仅做以前做过项目的股权投资,而且做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投资。
中国房地产报:那什么是“基金孵化器”呢?中城基金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路林:所谓基金孵化器,即通过基金管理机构GP(公司或合伙企业)的出资,GP进而有能力以一定配比资金(一般1%~3%,甚至3%~5%)投资发起私募股权基金。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一定位与母基金不同。一般而言,母基金(FOF),是FUND OF
LP,投资基金作为LP,享有基金直接投资收益。而基金孵化器,是FUND OF
GP,投资于基金管理机构作为股东或者LP,除享有间接投资于基金的投资收益外,还享有作为GP出资人带来的基金运营管理超额业绩收益的一部分(通常是50%)。组织资产和投资收益明显不同,加上GP中的团队人力资本,处理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关系,具有明显的功能放大效应。
目前,中城基金下面有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即北京中城赋比兴和天津中城赋比兴,两家公司分别注册于2009年和2010年。简单地说,所谓基金孵化器模式即中城基金投资这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作为GP再去发行新的私募股权基金。
可以说,中城基金已走到基金孵化器阶段,能够与私人银行等渠道商发起多个多类基金。从一个到多个,从一类到多类。发起多个基金(如同多个开发项目)需要多名关键人士与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管理各类基金需要多个基金管理平台(机构)专注不同类型不同策略的基金产品。
中国房地产报:那如何确保多只、多类基金同时顺利运作?在较多的基金产品下,中城基金所投项目库如何建立?
路林:我认为,地产基金运作经验最为重要,中城基金磨合8年多的团队以及既往经验和业绩是保证多类基金同时运作的前提。中城基金从一只基金到目前的多只基金,投资规模增长了十几倍,投资回报稳定在业内较高水平,已经打造了由20多位来自于金融投资与房地产行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团队。
至于项目库的建立,中城基金项目库大部分来自于中城联盟成员,但并不拒绝外部项目源。由于联盟成员本身就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且其项目也遍布全国各地,因此从联盟成员中挑选项目也是中城基金的优势之一。
中国房地产报:在基金发展的“募、投、管、退”的四大关键阶段,需要着重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处理好哪些关系?
路林:对于地产基金而言,管理人主要看三个方面的管理,即基金产品、投资产品以及生产产品三个方面的管理。具体而言,就是首先要管理好基金产品,其次要围绕基金产品所设置的投资产品进行管理,而对于所投项目的管理也不能放松。比如在基金产品层面,就需要搞清楚是增值型基金还是核心型,还是机会型的。第二个方面即基金发行时是开发型的还是全部持有型的。不难看出,地产基金相关的两个层面都牵扯到金融领域,其一定是姓“金”的。具体而言,基金经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有蹦极能力,有能力跳下去,还有能力弹回来,要对基金产品、投资产品和生产产品的管理有穿透驾驭能力。而且,基金管理人在这四大阶段还一定要有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无论哪一阶段,都需要处理好基金管理团队遇到的五层关系——即GP与投资人的关系、GP与渠道商的关系、GP与开发商的关系,以及GP内部的投资人与管理团队的关系以及管理团队内部的关系。比如,项目越做越大,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投资收益、投资主题等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找到符合投资人要求的项目就事关GP与投资人的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