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发债9亿美元纾渴
(2011-02-23 14:49:40)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碧桂园发债9亿美元纾渴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2月17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为9亿美元的7年期优先票据,息率定为11.125%。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承业表示,该笔债券将可改善碧桂园的流动性,有助该公司渡过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趋紧的环境。
据了解,碧桂园今年全年预计有77个项目在售,新开盘13个,还计划扩大新增土地储备规模。“碧桂园今年需偿付的土地款不多,近60亿元的融资已经足以支撑新开盘和购买土地的需要,以新债还旧债也有助于改善它们的债务结构。”第一上海证券分析师柯学锋认为。
改善债务结构
碧桂园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票据发行实为适时补充集团业务扩充计划所需资金的契机,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为公司提供长线资本。发债预计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75亿美元,融资所得将为现有及新增房地产项目(包括建筑费及土地款)提供资金并作一般公司用途。
据了解,高盛、摩根大通及德意志银行为票据发行的首次买方、联系牵头经办人及联系账簿管理人。高盛及摩根大通同时兼任票据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
来自香港的消息指,碧桂园原计划的发债规模为7.5亿美元,后因获得超额认购上调至9亿美元。
在碧桂园之前,已有多家内房股于香港成功发债融资。合生创展于1月17日发行了总额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息率为11.75%。恒大地产和中骏置业则发行了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债券,融资额分别为92.5亿元、20亿元,息率均低于10.5%。
“对比起其他公司的债券,碧桂园的息率也不算高。”柯学锋表示,随着调控的深化和国内银根的再度收紧,接下来想发债的房企恐怕得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他认为,碧桂园此次融资除了为扩张补血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债务结构,“短期负债占比太大的话,一次性还款付息压力很大”。
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承业也指出,发债将可改善碧桂园的债务到期状况和流动性,有助该公司渡过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趋紧的环境。
而在2010年,碧桂园便曾通过两次发债调整了长短债结构。碧桂园高层在2011年2月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介绍,2010年4月该公司发行5.5亿美元七年期优先票据,为6亿可换股债券进行再投资,8月再发行4亿美元五年期优先票据,至今已累计回购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69.78%。可动用现金由2009年年底约64.3亿元,上升至2010年年底的约81亿元,净借贷比率由2009年年底约52.7%下降到2010年年底的48.4%。
倾向内生“造血”
据了解,2010年全年,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29亿元,超额完成目标约10%,同比增长约42%;实现合同销售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6%。碧桂园权益所有人应占利润约42.91亿元,同比上升约96%。多项数据均创下其2007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在这个基础上,碧桂园给2011年制定了30%的增长任务,合同销售目标为430亿元。全年预计77个项目在售,其中新开盘13个。
2010年,碧桂园仅新增了约6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有消息指,该公司2011年将积极增加土地储备,土地购置的预算金额为130亿~150亿元,计划新增的土地储备规模可能翻倍于2010年。30%的增长目标及更大规模的土地储备计划,若仅凭目前碧桂园手中可动用的81亿元现金,无疑有些捉襟见肘。
而该公司2011年仍需投入建筑费用约130亿元,同时需支付土地款30亿元。“这次发债融得的60亿元,再加上正常的销售回款,应付这些开支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柯学锋说。
评级机构则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开发商热衷于依赖发债维持高速增长的现象提出警醒。碧桂园显然也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依托资本市场补血的同时,还着力于提高周转率以减轻对外部融资渠道的依赖程度。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2月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碧桂园大部分产品可在开工后6~8个月开始预售,开工后12~18个月完工及交付,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及项目管理执行力,快速地推盘及提高预售认购比率,这些措施均有利于避免集团过分依赖外界项目融资渠道。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曾冬梅
2月17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为9亿美元的7年期优先票据,息率定为11.125%。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承业表示,该笔债券将可改善碧桂园的流动性,有助该公司渡过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趋紧的环境。
据了解,碧桂园今年全年预计有77个项目在售,新开盘13个,还计划扩大新增土地储备规模。“碧桂园今年需偿付的土地款不多,近60亿元的融资已经足以支撑新开盘和购买土地的需要,以新债还旧债也有助于改善它们的债务结构。”第一上海证券分析师柯学锋认为。
改善债务结构
碧桂园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票据发行实为适时补充集团业务扩充计划所需资金的契机,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为公司提供长线资本。发债预计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75亿美元,融资所得将为现有及新增房地产项目(包括建筑费及土地款)提供资金并作一般公司用途。
据了解,高盛、摩根大通及德意志银行为票据发行的首次买方、联系牵头经办人及联系账簿管理人。高盛及摩根大通同时兼任票据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
来自香港的消息指,碧桂园原计划的发债规模为7.5亿美元,后因获得超额认购上调至9亿美元。
在碧桂园之前,已有多家内房股于香港成功发债融资。合生创展于1月17日发行了总额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息率为11.75%。恒大地产和中骏置业则发行了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债券,融资额分别为92.5亿元、20亿元,息率均低于10.5%。
“对比起其他公司的债券,碧桂园的息率也不算高。”柯学锋表示,随着调控的深化和国内银根的再度收紧,接下来想发债的房企恐怕得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他认为,碧桂园此次融资除了为扩张补血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债务结构,“短期负债占比太大的话,一次性还款付息压力很大”。
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承业也指出,发债将可改善碧桂园的债务到期状况和流动性,有助该公司渡过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趋紧的环境。
而在2010年,碧桂园便曾通过两次发债调整了长短债结构。碧桂园高层在2011年2月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介绍,2010年4月该公司发行5.5亿美元七年期优先票据,为6亿可换股债券进行再投资,8月再发行4亿美元五年期优先票据,至今已累计回购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69.78%。可动用现金由2009年年底约64.3亿元,上升至2010年年底的约81亿元,净借贷比率由2009年年底约52.7%下降到2010年年底的48.4%。
倾向内生“造血”
据了解,2010年全年,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29亿元,超额完成目标约10%,同比增长约42%;实现合同销售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6%。碧桂园权益所有人应占利润约42.91亿元,同比上升约96%。多项数据均创下其2007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在这个基础上,碧桂园给2011年制定了30%的增长任务,合同销售目标为430亿元。全年预计77个项目在售,其中新开盘13个。
2010年,碧桂园仅新增了约6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有消息指,该公司2011年将积极增加土地储备,土地购置的预算金额为130亿~150亿元,计划新增的土地储备规模可能翻倍于2010年。30%的增长目标及更大规模的土地储备计划,若仅凭目前碧桂园手中可动用的81亿元现金,无疑有些捉襟见肘。
而该公司2011年仍需投入建筑费用约130亿元,同时需支付土地款30亿元。“这次发债融得的60亿元,再加上正常的销售回款,应付这些开支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柯学锋说。
评级机构则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开发商热衷于依赖发债维持高速增长的现象提出警醒。碧桂园显然也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依托资本市场补血的同时,还着力于提高周转率以减轻对外部融资渠道的依赖程度。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2月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碧桂园大部分产品可在开工后6~8个月开始预售,开工后12~18个月完工及交付,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及项目管理执行力,快速地推盘及提高预售认购比率,这些措施均有利于避免集团过分依赖外界项目融资渠道。
前一篇:山寨地产PE受累强制备案新规
后一篇:九龙仓百亿融资发力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