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央企退出说之疑
(2011-02-23 14:03:14)
标签:
房产 |
分类: 政策时局 |
96%央企退出说之疑
■中国房地产报 杨凡/文
2月17日,国资委规划局长王晓齐透露,78家非主业地产央企目前已有96%完成退出。
自去年“3·18”限退令后,这是国资委对央企退出进度的首次数据化表达。“96%”这一数字,看似可以作为明确的衡量标准,表明央企“退房”已进入尾声。然而,上述消息是否真能让人信服?
限退令下达以来,国资委从未完整公布过78家央企地产资产状况,也并没有就它们各自的退出方案做出说明。
而企业层面,除中远国际勾勒了明确的退出路径与时间表,并最终付诸实践外。其他企业鲜少有对于此事的明确表态。
正因如此,关于央企“退房”,业界人士始终抱有质疑的态度,理由既包括央企资产状况的复杂性,也包括对高额利润诱惑下央企实际退出决心的怀疑。关于此事将不了了之的论断,在业界人士中较为多见。
而近一年多来,国资委对上述问题的语焉不详,必然会导致公众对“96%完成退出”的再一次质疑。
第一重疑问,在什么样的标准下,可以称为“完成退出”?
如国资委此前表述,部分地产业务开展时间较长的企业采取了在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转让股权的方式退出,在此后,各大产权交易所一旦有央企地产资产挂牌,就会被认为是退出的迹象。但实际上,有20多家央企转让的资产中,仅中国黄金集团等少数转让了包括二级子公司这样地产类业务操作的平台,大部分挂牌的房地产公司以央企三级子公司为主。更重要的是,如媒体质疑,其中多数资产为绩弱资产,包含的项目也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
此外,多数央企的退出方式为完成在建项目后不再参建新项目,而并非股权转让。那么,78家央企中,有多少还有在建项目,这些项目是否已经结束?亦或只要是在建项目,则不在退出的统计之列?
在此前本报的央企地产资产系列调查中发现,不少央企都握有一些相当规模的在建楼盘,有的预计开发时间仍要延续2~3年。
第二重疑问,则是78家央企实际的地产资产状况与上报国资委的名单是否相符?
78家央企上报给国资委的二三级地产子公司数据均截止到2008年。而在本报进行的上述系列调查中,发现部分央企在“表外”还拥有不少子公司,以及实际的地产项目。这其中既包括2008年之后获得的项目,也有少数项目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存在。
78家央企的“表外”房地产资产,多数是央企手中握有的优质项目。若国资委只按照78家央企上报的“表内”资产来衡量退出与否,恐怕很难摸准实际状况。
最终形成的结论是,国资委若希望“96%完成退出”的言论最终能令公众信服,恐怕需要让78家央企的地产资产状况、退出路径和实际进程,在公众面前清晰、透明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