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地产或现“被牛市”之忧

(2011-01-12 10:33:00)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中国房地产报社评   旅游地产或现“被牛市”之忧


  严控住宅的驱导效应正在让“地产”的热门前缀不断异变,一波商业之后,又是一波旅游。
  新年伊始,海南省开展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旅游为主导的“海地产”再度升温,雅居乐、富力、万科、鲁能、中信、新世界、保利等纷纷继续布子;而万达、中信、龙湖、方兴们则纷纷以十位数资金规模投向“山地产”,旅游地产着实红得发紫。
  一方面,是住宅地产高处不胜寒,另一方面,政策面对于商业、旅游业利好不断,旅游业作为国内消费主力军之一,似乎前景无量,旅游地产或将成为继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之后的房地产业第三驾马车。
  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度假型置业需求更是以每年24%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多个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休闲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对旅游景区和旅游地产的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力度巨大,政府的支持加上调控对住宅领域资金的挤出效应,使得旅游地产真正迎来一波牛市。但这轮行情是否有“被牛市”的味道?香饽饽并不是谁都可以吃,上世纪90年代海南地产开发失败殷鉴不远,而日本长崎、北海道等诸多旅游地产项目资金链纷纷断裂的惨剧也值得警醒。
  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属于后期盈利型,由于地块通常远离中心城区,加之拿地政策优惠,通常前期土地投入较低,但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大、后期运营成本高、收益周期冗长,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和运作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
  而且,旅游地产需要地方政府对旅游项目进行长期支持和投入,对景区辐射范围内的整个经济环境和消费能力也要求很高,如果不充分考虑地域特色,不考虑景区资源的成长衰落周期,就盲目建设酒店、会所、娱乐设施和度假房产,后期就可能面临巨大的系统性崩盘风险。除此之外,优质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注定让这个地产领域的新蓝海只能成为少数大佬的游戏,而无法成为中小开发商的“救生艇”。
  再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必须把旅游业做成真正的经济支柱,而不是将属于国民的稀缺旅游资源变成少数富人的私享领地。更要规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要能从制度上把控,判断以牺牲土地利益为代价招来的究竟是“财神”还是“瘟神”。
  从中国本轮城市化的特点来看,如果把住宅定义为刚性需求,以城市综合体为特点的高端商业定义为改善型需求,那么旅游地产则无疑应是相对的投资型需求,很难说,这种以“楼堂馆所”为代表类奢侈品需求所面对的政策环境会不会风云突变。作为开发商,有必要也必然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一旦篮子翻了,鸡蛋也会碎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