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治堵与地产调控同病相怜

(2010-12-29 14:46:23)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老姜说市

北京治堵与地产调控同病相怜


  ■中国房地产报  姜炜
  
  北京的交通令人头疼,首都被戏称为“首堵”。前段时间,北京市交通委制定了一个解决堵车的方案开始在网上征求意见。让人略感不快的是,方案中大量运用了诸如增加停车费之类的招数,还点着名地针对路边停车,却对制造拥堵的一些最根本因素少有涉及。其实,类似事情已屡见不鲜。每每总让人感觉政策的制定者经常很“聪明”地回避掉一些他们不愿解决的问题,而努力地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那些简化到增加收费的措施上。如果期待这样就能管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笔者只能暗自叹息了。
  说句实话,看到北京的交通,自然会联想到多年来的中国房地产,北京的治堵与地产调控可谓是“同病相怜”,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当然,也有许多的背景与通病。细究起来,发展速度过快恐怕还是主因。北京每个月要新增三万辆机动车,从200万辆增加到400万辆仅用了5年时间。但道路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加之人员素质问题,反增加了许多添堵的事儿。
  房地产也如是。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照理全国人民都可以来北京工作、生活。但北京又是一个资源不那么充足的城市,不可能无限制扩大。所以,当它每年接收几十万新“北京人”后,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就显得无比正常。而且,来的大多都是精英,都希望在北京混出个样儿来,自然期望值也不会低,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愈发明显。别小看一年这几十万人口,光新增人口的居住问题,轻松地就将每年的新增供给“吞”掉大半。加上他们的购买力有限,怨言无可避免(进了各级政府与大企业的或可除外)。另外,原来的一千多万人,也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
  解决类似问题,或可学习上海,车牌设限、控制小汽车的数量、控制新增人口总量,也可以用市场机制,提高用车成本。这是当前许多领导的思维方式。但是,有一个问题在治车时被忽略了。公车的应用,成本敏感度是不大的,而北京公车的比例相当大,且使用强度是远远高于私车的。此外,私车公用也可抵消许多这方面措施的有效性,所以恐怕最终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地产调控也有人提出过限制新增人口数量,或行政设限,或用市场机制将一些人挤出这个城市。但每每提及此事,就会被铺天盖地的口水淹没。此时,大家都要问一句“凭什么”,也会强调平等与人权。结果呢?就是大家在一起,都感觉越来越难过。可是,如果用市场手段,最终离开的一定不是国家公务员等有铁饭碗的人,也不会是大型央企的员工,而是那些努力打拚的民营企业和它们的从业人员。这是北京的现实。是北京治堵与地产调控中最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让许多人感觉不满与失望的地方。
  所以,当北京的治堵方案征求民众意见时,对于公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是比较聚焦的部分之一。政府若想管好北京的交通,如不对大量的公车、特权车加以管制,又如何能够服众?在此状况下,期待拥堵问题的根本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同理,房地产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让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能够合理地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特别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在民营企业打拚的年轻人,如不能为他们创造一定的基本生活条件,降低同龄人之间因为住房问题造成的心理落差,会严重地影响这个社会的发展。此处提请大家注意,本人非指商品房的房价,而是合理解决居住问题。个中差异不应混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