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兴地产“腾笼换鸟”
(2010-12-15 11:14:35)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重庆财信入彀
国兴地产“腾笼换鸟”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12月8日,国兴融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国兴地产,000838.SZ)公告称,公司大股东融达投资与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信)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融达投资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2.22%股权中的36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转让给重庆财信,总价为3.24亿元。
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融达投资还持有国兴地产58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32%,仍为第一大股东。重庆财信持有国兴地产36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为第二大股东。国兴地产由此从融达投资一家独大走向了两强分羹的局面。
3年前那场名不副实的重组,让国兴地产陷入无收入、无钱又无地的“三无”状态。如今这家近似净壳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私募界争相热捧的重组大热门,无论是已经入股的重庆财信,还是传闻中的四川剑南春,国兴地产注定需要一个新的救世主来救赎。
三年空梦
国兴地产的前身是化工类上市公司蓝星石化。2007年的地产借壳潮中,蓝星石化的壳资源被融达投资相中,随后蓝星石化以定向增发购买了融达投资的子公司国兴南华100%股权,成功转型地产股并更名为国兴地产。
这场借壳重组在当时被赋予了极大的希望,而融达投资旗下3个盈利前景不错的项目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估价,但如今看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重组往事也显得疑点重重。
根据2006年的资产购买报告书显示,国兴地产因重组所拥有的3个项目为北京“小月河”项目,“玉廊东园”和重庆北岸江山项目。当时,除了玉廊东园项目在2007年已基本达成销售意向,并将完成销售确认外,另外的小月河项目一级开发将在2008年实现利润,重庆北岸江山项目则根本没有开工。上述资产的总评估价格3.3亿元,增值率为16%。
“当时正处于房地产市场上升期,3个项目的评估完全依靠对未来的乐观情绪而定,实际上究竟将如何演变谁也不知道。”一位曾在国兴地产任职的人士说。
除了乐观情绪作祟,国兴地产的借壳也被怀疑是“注水行为”。因为在国兴地产购买国兴南华之前,后者在短短一段时间内连续两次突击增资,注册资金从1亿元增加到3亿元。
突击增肥的结果是,融达投资能够以高溢价的国兴南华股权换取国兴地产超过半数的股份,从而确保了自己的控股股东地位。
然而借壳成功不久,国兴南华的注册资金突然莫名锐减,从3亿元重新回到5000万元。对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国兴地产甚至不能给股东和外界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
由于并未补充过任何新的利润来源,国兴地产2008年、2009年度净利润分别为1055万元、248万元,急剧下滑。2010年,国兴地产并无新项目开工、销售,也无营业收入,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76万元。
“除了重组,国兴地产别无他途。”天相投顾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表示。
命系重庆
事实上,去年8月份融达投资曾经为已经近似净壳的国兴地产策划过一次重组,但很快夭折。在今年的困境下,融达投资被迫引入了投资者重庆财信以挽救国兴地产。在这次股权转让中,交易价格为9元/股,比起3年前获得国兴地产股价作价的6.82元/股,融达投资业获得了7852万元的账面收益。
资料显示,重庆财信是重庆民企20强之一,大股东为自然人卢生举,旗下拥有地产、环保、科技和金融多个产业,其土地储备及实施的储备性土地整治达3000余亩。
“引入重庆财信的原因很明显,就是为了推进重庆北岸江山项目的进程,与其被政府收回损失惨重,不如让渡部分利益给重庆财信以谋生,而股权转让的3.24亿元资金也让融达投资有了更多转圜余地。”知情人士透露。
尽管私募人士近日传言四川剑南春希望借壳国兴地产上市,但该知情人士分析,这种可能性很小。“随着房地产调控和资本市场重组叫停,壳资源已经变得异常稀贵,融达投资绝不会放弃这个壳资源。何况,重庆财信无论在产业相关性还是在资本实力上,都足够让国兴地产获得喘息的机会。”融达投资也在同时发布公告澄清并未与四川剑南春有过任何接触,虽然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会减持国兴地产以获得资金,但不会放弃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重庆财信也表示无意在未来12个月内增减手中国兴地产的股份。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两强并立的局面恐怕不会维持太久。融达投资无论在资金还是项目上都不能给上市公司任何支持,相反重庆财信则以其强大的产业资源和土地储备,拥有了在上市公司更多的主导权。一旦重庆财信向国兴地产注入更多资产,融达投资势必面临股权进一步稀释和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出局在所难免。
“不过,重庆财信重组国兴地产还面临一个最大障碍,就是涉及地产类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重组行为已经被证监会叫停。眼下能够让重庆财信做文章的,只有与国兴地产生死攸关的重庆北岸江山项目,只要项目盈利并保住上市地位,下一步的重组就有希望。”上述分析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