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翘首“北望”
(2010-06-01 17:13:51)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老牌英商怡和集团持重布局
香港置地翘首“北望”
■中国房地产报
当内地楼市的投资“闸门”落下后,曾经汹涌的购买力变成一股潜流,伺机而动。老牌英商洋行怡和集团旗下的香港置地集团希图抓住这一契机,能够吸引到内地投资者到香港置业。
“我们近半年来接待的客户中,有60%左右来自内地,这些人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杭州以及广东等地。现在内地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对香港置地集团来说,‘北望’是战略性的必然选择。”香港置地集团香港区住宅物业主管黎汉群女士介绍说。
内地楼市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使市场成交骤然下滑,却给香港的高端住宅带来了旺盛的人气。香港置地集团新近推出的两大位于港岛核心区的豪宅项目——上林和傲翔湾畔,便把目标锁定在出手豪阔的内地投资客身上。据黎汉群介绍,曾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士,一出手便是洽购十余套。
上林和傲翔湾畔的房价是多少?约30万~40万港元/平方米。其中上林的“空中别墅”复式单位每套总价约7000万港元,而一层一户的楼王“天际华庭”更是高达2亿多港元。
内地投资客对于高端物业情有独钟,恰好契合了专注于该领域项目发展的香港置地的需求。
商业地产领军者
成立于1889年的香港置地集团,迄今已有121年的历史。它的母公司便是著名的英商怡和集团,一家年营收额达359亿美元(2009年)的庞大财团。
怡和集团成立于1832年,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企业集团之一。集团的业务领域包括:金融及保险服务、零售百货、消费市场拓展、工程及建筑、机械制造、汽车贸易、运输服务、房地产及餐饮等,均在市场上居于领导地位。
历史上,怡和便有香港中环“最大地主”之称。中环作为香港商业经济活动的心脏,它的脉搏跳动代表了香港整体社会的活力,是香港繁荣的最高象征。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环商业核心区的贵重物业,基本上均为香港置地所有。后来随着新兴华资地产商的崛起,中环的物业格局略有变化。但香港置地始终在核心区独占鳌头,成为香港地产“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在中环CBD区域,香港置地拥有约5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酒店及商场,包括著名的怡和大厦、交易广场、置地广场、太子大厦、历山大厦、遮打大厦等,它们之间通过空中连廊连结,而几乎所有世界顶级品牌——路易·威登(LV)、阿玛尼(Giorgio
Armani)、范思哲(Versace)、香奈尔(Chanel)等等的旗舰店,都是香港置地的长期租户。
长达数十年的高端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实践,使香港置地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恰恰是目前处于“冰河期”的内地商业地产运营者所急需的。令人遗憾的是,香港置地集团进军内地商业地产的步伐却显得迟缓。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与英国人做事保守持重的风格有关,“这么庞大的一份家业,做起事来就不会那么急躁,他们肯定是要先摸清市场底细,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怡和集团主席亨利·凯瑟克爵士曾访问北京,并与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会晤,双方就怡和集团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项目进行了交流,亨利·凯瑟克表示,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建成国际一流的商业中心。
住宅事业异军突起
直到2000年,香港置地集团才开始着力发展住宅事业。短短十年时间,其住宅事业的利润就占到了集团总利润的40%,并且仍在持续攀升。
担纲香港置地住宅事业发展重任的是集团执行董事黄友忠先生,他同时也是香港置地集团拓展中国内地地产业务的“先锋官”。2001年,他主导了香港置地集团与北京万通地产联合开发北京“新城国际”项目,该项目成为京城CBD区域高端物业的代表。
目前,香港置地集团在北京、重庆、沈阳等地有项目开发,其中包括在重庆与龙湖地产合作开发的“江与城”项目。
“我们的项目在推广上并没有下太大力气,因为有集团上百年做事的口碑在,所以客户很认我们的产品。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比如我们要求所有的产品不允许任何一处漏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精益求精。”黄友忠说。
在商业物业上的长期积累无疑使香港置地开发住宅产品时得心应手。在香港中环,很多30年以上楼龄的物业看起来像新的一样时尚美观。这是因为在建造之初香港置地就从设计、用材上进行了长远考虑,使整个物业可以每5年进行一次翻新改建,使建筑形态不致落伍。“让大家认识到我的优秀比让我赚到钱更重要。”黎汉群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