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宏观调控遭遇“两难”
(2010-05-25 10:49:05)
标签:
房产 |
分类: 封面故事 |
滕泰:宏观调控遭遇“两难”
■中国房地产报
一周之前,市场还因略高的CPI数据而呼吁加息;一周之后,多家机构开始调低对中国紧缩的预期。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房地产调控等不确定因素,摩根士丹利、德银等多家海外投行都调低了对中国加息的预期,预计今年最多有一次加息,且启动时间将推迟。
加上官方高层近期的言论,外界对于紧缩政策可能松动的预期开始升温。甚至,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有趋于缓和的态势。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
中国房地产报:近日,多家投行机构调低了对中国加息的预期。你对加息的预期持何观点?
滕泰:我认为,全年都不应加息。对于这个问题,关键就是不能错误地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当前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相反,未来的经济形势还会比较严峻。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9%,将是未来两年的一个高点。我们预计,二季度会掉到9.5%,三季度大概为9.9%,四季度为8.8%,把单季GDP增长率画一个图,就是向下走的M形走势。所以,目前不是要抑制经济过热,而是要防止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出口受海外市场影响,内需不会快速增长,短期内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还是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企业的厂房设备投资。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继续实施,2009年11月房地产的新开工项目也为历史高点,都保证了今年的投资没有问题。但是,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却不可持续。基础建设不可能再有“4万亿”计划,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下成交量大幅萎缩,也会导致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今年到明年的产能过剩还导致企业的设备投资下降。如果这三块同时往下走,明年的经济增长形势将非常严峻,可能降到8%以下。这种情况下,如果加息,一定是个错误的决策。
当然,从CPI的单月数据看,5月、6月和7月的CPI同比增幅都有可能超过3%,如果央行以此为准的话,也不排除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加息的可能性。这个时间点不加的话,全年都不会加息。
中国房地产报:但是,实际的负利率,会不会导致房价等资产价格的泡沫,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运行风险?
滕泰:事实上,股市在跌,房价也有回调的趋势,企业投资的信贷需求也在下滑,加息反而会让中国的经济形势更为恶劣。
而房价上涨,是一个很难改变的趋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民众财富增长后资产配置的需要,城市化带来的需求,核心城市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这些因素导致长期的供求关系没有改变,在此情况下,房价上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
中国房地产报:但这些长期因素并不能成为短期暴涨的理由。
滕泰:当然,短期的暴涨肯定是不合理的。遏制部分城市房价短期内过快上涨的政策,毫无疑问也是正确的。但是,通过把打压房价作为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思路,也是一个误区。
房地产问题的核心要点,一个在于,用政府转移支付的方法解决社会公平,土地出让收入的绝大部分应用于保障房的建设;另一个在于,尊重经济规律,判断好房地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目前的经济周期是什么态势?你对房地产调控的前景又有何判断?
滕泰:目前来看,经济周期表面上是高增长低通胀,实际上是不可持续也不稳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信贷的收缩与扩张,二是股市的涨跌,三是房地产的收缩与扩张,四是海外经济。这四个方面目前全是负面影响。这就是温总理讲的,防止多重因素叠加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而房地产调控,一方面要遏制核心城市房价的短期快速上涨,另一方面肯定也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相对稳定。把房地产调控扩大化、政治化,肯定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