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楼打折玄机
(2010-03-10 15:33:23)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商住楼打折玄机
■中国房地产报
3月楼市,“小阳春”不知能否到来,一股打折促销风已在京城大肆掀起。根据亚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楼市计划开盘的项目达到了40个。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新入市的项目,大部分选择了“打折”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表面上看,一股力度较大的促销风已在北京楼市刮起。是心急的开发商扛不住了?还是政策调控组合拳威力显现?让“刚需”们乐于看到的楼市降价苗头似乎已经出现。
但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楼市“低头”只是假象,这些所谓的折扣只不过是吸引眼球的手段:打折主体——多为“商改住”项目,产权仅有40年或50年;优惠幅度——动辄10万元,看上去很美;促销手段——先“涨”后“返”,与商场促销伎俩异曲同工。
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使交易量急剧下降,售楼处人气骤减,开发商扛不住为回笼资金不得不采用促销手段。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促销热潮中领降的多是“商改住”项目,普通住宅少见如此打折促销,即使优惠,也仅是沿用以往的一次性付款给予小折扣的方式。
“目前的打折促销并不能说明楼市降温了,只不过是开发商惯用的促销手段。”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表示。“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受政策影响商住楼盘开始抛盘销售,但此类产品是近几年楼市大热形势下,开发商借‘商改住’谋取高额利润的衍生物,一旦呼声很高的物业税先从商业地产征收,‘商改住’产品的吸引力无疑将持续下降,率先降价或将成为可能。”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商住楼领“折”
北京西四环一家名为四季会的楼盘销售中心,近几天每日均顾客盈门,“2万元抵12万元”(即2万元排号费可抵12万元房款),这一则在网上广为传播的消息让这家楼盘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项目。
计划在3月初开盘的该项目,均价为29000元/平方米,如果按其广告折扣所称,就其40多平方米最小面积户型计算,相当于每平方米降价2200多元。“除了排号抵房款的优惠,交全款的客户还可以享受一定折扣的优惠。”该楼盘促销人员对记者如是说。
不过,看似是京城打折幅度最大的楼盘,背后却隐藏玄机。“原来这是商住项目,产权只有40年,商水商电,不通天然气,而且好的户型也不止29000元,开盘极有可能超过30000元,如果再加上物业税一旦开始征收,投资成本高,风险大。”有意投资的赵女士连呼被广告“忽悠了”。
实质上,四季会并不是惟一的一个采取“交意向金抵房款”的项目。稍微留意便可以发现,原本充斥各大知名房地产网站的“售罄”、“热销”等广告语已经被“2万元抵12万元”、“5万元抵10万元”等促销信息所替代。
细数北京这些优惠力度大的项目,主要有东城区的东阙都“10万元抵20万元”;4月开盘的美然生态馆“5万元抵10万元”;合生世界村“2万元抵6万元”;首开石榴派“2万元抵4万元”等。而这些楼盘均为40年或50年产权的商业立项项目。
据记者粗略统计,3月北京首次开盘的纯新盘项目达18个,从物业类型上来看,这些纯新盘项目以公寓、商住楼为主,老项目中则以普通住宅项目居多。亚豪机构抽样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初推盘并执行折扣活动的10个楼盘中,商业立项的“住宅”项目几乎占了一半。
商住楼促销背后,是2010年楼市的惨淡开局。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月,北京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的套数为4012套,成交面积为42.8万平方米,环比1月分别下降37.9%和40.9%。新房和二手住宅成交量均下跌三成以上,遭遇了一年来的最低谷。
亚豪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春节假日因素外,2月市场成交低迷与政策关系密切,包括“京11条”、恢复“限外令”、物业税可能将在北京试点开征等在内的调控政策,使得各方均产生了浓厚的观望情绪,极大影响了市场预期。
而那些“商改住”项目因为立项短板,本身就存在硬伤,禁不起细致推敲,每逢政策调控,投资收益和出手难度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在价格上吸引消费者,促销折扣力度加大亦是常事。
业内人士判断,曾经在这两年风靡一时的商住楼,随着市场形势及政策变化,在2010年将可能遭遇“大考”,迎来严峻挑战。
“商改住”面临大考
“‘商改住’楼盘打折是假象,打折并不等于降价,这是开发商为吸引眼球积累客户给出的一些诱因。交2万抵10万对买家是有意义的,但是对卖家毫无损失,因为房价最终是由开发商决定,促销只是其营销手段而已。”戴德梁行华北区董事张家鹏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不仅仅是尚未明晰的物业税,中央连续多个调控政策的出台,对买家心理有影响是肯定的,没有人看得准未来房价走向。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受政策影响,投资性购房需求呈现逐渐退缩迹象,而商住楼购买热情的消退首当其冲,同时,目前商住楼的价格也并不低,加上首付五成限制以及持有与转让成本的逐渐增高,也让众多投资者望而止步。
确如其言,介于住宅和商业之间的商住楼产品,由于产权属商业类型,处于物业税的试点征收范围内,一旦开征物业税,这类产品的持房成本必将增加,投资收益也随之大大降低。
跟目前的税收政策相比,如果额外征收物业税的话,购房成本要增加多少?以二手房为例,现行政策是,同样5年之内的房子,商住房契税3%,普通住宅契税1%;商住房交营业税时,无原购房发票的,按照售价全额的5.5%征收;有原购房发票的,按照差额5.5%征收;普通住宅营业税按照销售收入和当初买房价差额的5.5%征收;商住房需要交土地增值税,而普通住房不用交。
经过“我爱我家”测算,以一套建筑年代在2007年、当初购买价为70万元、现在售价为100万元的普通住宅为例,按照目前的税收政策该房产需缴纳营业税:(100万-70万)×5.5%=1.65万元,契税100万×1.5%=1.5万元,个人所得税100万×1%=1万元,这套普通住宅在交易过程中总计需缴纳的税费一共为4.15万元。
同样条件的一套商住房,需要缴纳营业税:100万×5.5%=5.5万元,个人所得税100万×1%=1万元,契税100万×3%=3万元,那么需要缴纳的税费为9.5万元,如果再加上物业税,可以想见,这样一套二手商住房缴纳的税费要比普通住宅高出多少。
因此,购买了商住公寓的投资客现在已感觉有苦难言,市场已出现微妙变化。据了解,北京朝阳北路、百子湾等去年商住产品放量集中的区域,目前商住房源已在二手房中介中放量推出,个别房主甚至按购买价转让,可见抛售心理急切。但即使如此,行情也一般,选择商住房的购房者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产权、品质、宜居性和普通住宅相比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商住房的投资价值和空间不断缩小,“低价策略”或将成为开发商的最后法宝,随着今年还有大量商住产品供应量的面世,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不少项目很可能将采取低价姿态入市,有望拉低区域楼盘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