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王冲动背后的企业生存状况

(2010-02-22 10:09: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策时局

磊石成经


地王冲动背后的企业生存状况


■中国房地产报 马磊

 

    在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公告收回顺义天竺22号地块,且没收大龙地产2亿元保证金的消息发布之后,舆论对漩涡中心大龙地产的口诛笔伐推向高潮。然而我更关心的是,在这样一个凭借资本和实力洗牌的冷酷时代,诸如大龙地产这样的中小型地产公司如何能够持续生存?
    比及华润、远洋、保利、中海这样的大国企,这是一家在中国随处可见的典型小国企,政府色彩很浓,传统的计划思维和行政命令乃决策关键,而不是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公司运营实力。多年前常讨论的国企弊病,诸如改制、转轨,适应市场化竞争等,这些貌似过时的课题依然适用。
    有一个坊间传闻是,拿地前的饭桌上,酒过三巡,席间某地方政府高官拍着大龙地产高层的肩膀说“你是咱家的企业,这块地你一定得搞定了,别让咱丢人”之类江湖术语,于是出现了第二天大龙地产拿着尚方宝剑有恃无恐的拍地冲动,而且一拍就拍出了个地王。这个段子和目前媒体上各种声音似乎是想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会在这块地上赚钱,而仅仅是获得某种暗示默许或迎合某种非商业需求。
    但是细细算账,却不是如此。且不说有改规划之类的野路子,按照别墅地下室均摊成本等常规方式,其成本也可降到两万元出头,而目前周边的别墅单价已经喊到了5万元。也就是说,在目前北京别墅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下,真做下来,是有得赚的。而据笔者所知,就在国土局发布收回公告的前一天,大龙地产公司的高层还在招贤纳士组建团队,准备拉开架子大干一场。
    所以,当人们都在挖空心思从各个角度批评这家公司太不严肃的时候,是否想过原来它拿这块地的时候就一点雄心壮志都没有吗?两个亿的哑巴亏、舆论的持续批评和股票连续跌停的资本市场压力,恐怕不是初衷。
    据不完全统计,在几年前,中国有5万多家房企,历经数次调控、洗牌,游戏规则的制定、推倒、再制定,目前生存下来的也就2万多家。而在目前游戏规则之下,也只有拥有雄厚资金和企业实力的房企能够生存。就土地而言,国土局小小的拍卖大厅里,也就那几家扳着指头数得出来的名企有发言权。
    所以从2004年“8·31”大限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地王刺激以及大企业越发庞大的身躯,以及市场上越来越少的房企数量。在这个市场上要想生存,得有很多钱,得有完整的公司治理、融资渠道,有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仅仅有不算太靠谱的政府关系,而且不及时把这种资源转化成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在这个市场上是很难存活的。
    最后说一下,土地门槛,资金门槛,信息资源门槛,人才和公司治理门槛(当然也包括将来的房价门槛)越来越高,这游戏越来越不好玩儿了。这不是国企和民企的问题,而是大企业和小企业的问题:潘石屹知名度高吧,但哪次拍地他不都是去一趟总拍不着,完后酸溜溜地竖着大拇指对得主说:你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