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报1月11日率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后地产隐忧进行报道以来,“海南”已经成为热钱的代名词。今天的海南,不仅在三亚、海口两个热点城市,房地产成为热钱出口,其他几个潜力城市如琼海、万宁、五指山,也钱潮汹涌。关于海南的报道铺天盖地,都极尽引人惊诧之能事。一句话形容今日之海南:热钱,热钱,还是热钱!
那么,在惊异表象的背后,我们更需要冷静的分析。钱从何来?有多可怕?后果几何?我们更需关心的是,这些钱与金融风险之间的通道有无合理的防火墙。因为这才是海南式热钱致命与否的根本。
海南钱潮
■中国房地产报 刘辰 朱以师 北京报道
“在海南,请学会不要惊诧,否则你会惊诧致死。”刚从海南回来的人士警告说。并不意外的是,在本次受访者中,刚从海南返京或正在海南的,占比达60%以上。
上述人士带回来一个数据:三亚市每日机动车上牌量由此前的日均150辆激增为450辆,因为外地热钱带入者为了看房方便,飞机落地后便去买车。而这个数据只是我们掌握的众多佐证热钱有多热、房价有多疯的其中之一而已。
1月中旬,当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受宏观调控影响,成交量环比均出现下挫时,三亚商品房在10天之内总签约1625套,平均每日成交约162.5套;总签约面积14.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均价2.05万元/平方米,总签约金额约为29.46亿元,销量环比1月上旬提升86.35%,均价环比1月上旬提升18.13%。1月18日~24日,海口商品房成交量环比上升107%。1月29日上午9点30分,记者在海南省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看到,海口市当日房屋交易量已达29套;下午5点30分,这个数字翻10倍,达229套,日成交均价逼近万元/平方米。
“遍地是一夜涨几千元的楼盘”,据海南房地产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以海口、三亚、琼海为中心的海南房价出现了跳跃式上涨,海口某楼盘一天每平方米就上涨5000元,三亚某项目在开盘前的一夜间每平方米涨价8000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汹涌进入海南的热钱。这股钱潮的来势之凶猛、来源之广泛、目的之集中,都超出此前热钱在中国的爆发程度。而且,这一次,以中国内地热钱为主。
热钱哪里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2008年,海南房地产成交额约在172亿元左右;2009年,海南省房地产成交额310亿元。有媒体报道,在“国际旅游岛”规划获批后,5天之内,海南楼市成交额相当于2008年海南全年成交额。
“目前新房已经‘抢’不到了”,记者致电三亚两个著名楼盘项目售楼处,得到的答复均为已售光。“很多项目都不卖了,对外说没房子。价格不到半个月就翻一倍,海口荣域项目,十几天内从8000元/平方米涨到2万元。”某知情人士透露。
“综合层面看,热钱由三大主流支撑:民间游资,国企、大型企业开发资金,外来基金力量。外来基金在未来可能会形成主流。”一位海南房地产业界资深人士分析,“目前以民间游资居多。”他透露,除了一小部分来自俄罗斯外,其余均以国内各地的游资为主,比如东北三省、山西、江浙区域以及在北京撤下来的游资。
“其实热钱的心态很复杂。有的是看好海南岛的未来,凭感觉进入;有准备度假养老的;随后才是准备大赚一把投资用的。但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我现在买了还会涨吗?’”北京师范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所长黄兴文分析。但综合看来“这部分人很平静”。
他们的平静是冷静的代名词吗?不管如何,主流热钱带入者的出手阔绰还是吓住了一些旁观者。某知情人士透露:“我就站在山西煤老板的旁边,他们的现金太多了,都是全款,没有按揭。”
以富力湾为例,“一期早已卖完,销售额大概在7.5亿元,买房的客户30%是北京的,25%是江浙、上海一带的,20%是重庆、成都的,20%是东北、内蒙古的。”某项目负责人透露,“资金都比较充裕。”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客是从迪拜撤资回来。而这类热钱目前心态更加复杂,“他们虽然有钱,但经过大起大落,也在犹豫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再放手一搏,能不能找到下一个接棒人,但至少目前普遍认为自己不是‘托底’的。”
热钱的来源与组成已基本清晰。从受访者反馈与记者搜集资料看,市场层面的热钱主力为自持资金,数量众多,但“之前媒体表述的4700亿元并不确切,这个数字目前没有人能统计出来”。上述海南业界资深人士表示。
他还透露,来自山西的热钱也不是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完全是因为关停了小煤窑,而是2007年山西晋商就已嗅到规划,早就在海南囤地,“这跟关煤窑不矛盾,也不完全是因果关系。开发与消费层面均有山西热钱的身影。”
尽管山西热钱最引人注目,但据长期浸淫海南市场的人士观察,“东北人是最多的,也是进入最早的”。
海南地产业界人士纷纷预计,2010年会继续有热钱涌入。
疯狂的财富效应
“这像不像一场传销?”从海南归来、去做一个“海南消费导刊”的媒体人反问。之前,已经有媒体不厌其烦长篇报道过某投资人携热钱进入海南,与开发商议价,以低价团购买入,短期内获得很高的获利空间。其背后带动热钱无数。
“海南市场基本都是投资性质而不是消费性质,是不是投机则要看短期内的成交量。购房之后是否向市场马上出售。”财经评论人叶檀指出。
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投资与投机是很难判别的,但是,“关心自己接棒后房价还会不会继续涨,这本身已经带有投机心理。”
记者试图联系2009年2月开始投资海南楼市的知名投资人张羽冲,却发现张羽冲对媒体的态度已是讳莫如深。“太过分了,那么写我,我已经拒绝所有采访。”这无疑与先前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张被塑造成“传销一般扰乱市场的楼市蛀虫,背后还簇拥着大量炒手”有着很大关系。
如果短线炒作占据主流,一旦撤资,已经炒上去的房价只能由其他外来投资者转嫁。但记者采访发现,几位在海南亲历了今日房价疯涨的人士都认为,张羽冲这样的“炒手”并非热钱主流。
“现在做短线的人不多,短线已经没有什么炒作价值了,房价已经透支了未来两年内的价格,短期的炒作失去意义。”黄兴文认为。
“如果单纯从炒房角度来看,任何事都存在风险,但海南现在大部分投资者并不是张羽冲这样的短线‘炒手’。更多是有养老需求、度假需求、增值保值需求的,张这一类人大概只占20%。”上述海南业界资深人士认为,“并且,热钱的涌入可以看作是海南经过十几年压抑后的爆发。这种爆发不但是市场爆发,而是综合了国家战略因素,有支撑的。”
有观点认为,张的身份更类似于“融资操盘手”,他在民间汇集大量资金,跟开发商谈判,低价入市,运用一些操盘技巧,将其高价抛出,“你可以把他看成正常的市场化运作操盘手,也可以看作短线炒手,纯市场角度无可厚非”。
有业内人士分析,短期投机行为必然建立在其可以承受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换言之,“投机客一定是有接力棒才会这样做。”而接棒者无疑会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
章林晓分析,如后续政策接连出台,并不会旨在直接打压房价,而是对这一类人投机性需求的遏制。
与金融风险之间有无防火墙
据媒体报道,在国际旅游岛批复之后,海南的类金融机构增加了60多个。一个银行柜员每天需要办理90余个按揭。
“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叶檀说,“流动资金比较多,需要寻找投资热点,海南有重大利好,所以集中流动到那里形成泡沫,甚至超过了全国其他热点城市。”
但“泡沫论”无法得到一致的同意。
“现在是透支了2年之后的价格,预计3年之后,市场就会平稳下来。”上述海南业界人士分析,“凭市场自己去疯、去调,慢慢就会平稳,没必要激进地打压。”
“有无泡沫不好判断,政府如果想将来做得更好,应该适当控制一下,但不能一下子把控制成本抬得很高。”黄兴文分析,“我认为政府不会采取激烈的方式打压。”
“只要海南房地产市场监管当局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当前这样暂停土地审批的政策,海南房地产市场就不危险。另外,还需要各家商业银行对房价的疯涨保持高度警惕,信贷资金不能对房价的飙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章林晓说。
可是,一位从海南返回的“观潮者”表示,海南某些城市的管理者治理水平与素质令人不敢恭维,甚至在房屋交易中存在严重的灰色地带。“一个房屋交易据说就收了60万元。”这个说法未获证实,但显然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受到质疑。
这种情况下,泡沫风险、金融风险显然有加大可能。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主流投资客大多以全款支付为主,并不依赖于银行按揭等金融渠道。
章林晓认为,购房者对信贷的依赖比较小,有利防范地产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但全款付清的游资,对市场同样存在威胁,不能排除其资金来源最终还是银行,而不可预测性正是游资的特点之一。”他说,“海南房地产市场当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在当前高热状态下,如果不加以警惕加大供应,最终导致供应远远大于实际真实需求的风险,那就会重现当年烂尾楼的场景。好在这方面当前海南已经有足够的警惕了。”
此外,降低风险的另一种途径是让投资客变成常驻。“海南正在启动买房落户政策。虽然现在涌过去都是被热钱所迷惑,但长远看来一定会有常驻的趋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