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谋变 房企忙于“傍大款”
■中国房地产报 张晓赫/文
142只地产股(按大智慧软件分类)全部低开,地产板块指数低开2.54%,半小时内跌幅仍超过2%。
1月13日,沪深两地的资本市场上,整个地产股几乎全军沉沧。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经过多日的利空积压,压倒地产股这头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12日晚间19时央行悄悄挂出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通知。
之所以称其为最后一根稻草,是因为其在众券商的分析中已经预示了一个更加利空的趋势到来。银河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丁文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前上调,已经释放了信贷紧缩来临的信号,由此市场对后续加息的预期也将提前,进而也会加重部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从而使市场需求下滑。”
在这种严重利空情绪下,根据当天监测软件的资金流向监控,地产板块资金净流出13.9亿元。
藉着2009年“地产年报无雷区”的号召力,地产股能否吸引基金抄底超配,在中银国际地产行业分析师看来并无多少胜算。“现在仍然处于政策效果观测期,难说利空出尽。”
事实上,对于地产股而言,不仅有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政策,此前国家政策导向上也明确表示对房地产的调控意向。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二手房交易营业税、二套房贷、物业税传闻等多项利空下,地产股已持续下探,因此在政策压力之下,地产股短期也不具备上涨基础。
从去年8月大盘向上调整开始,地产股走势也远远落后于同期大盘。非但如此,以招商地产、万通地产等拟融资企业的相继破发为代表,再融资房企更是集体破发。
更糟糕的是,证监会与国土资源部联手对拟融资房企的风险排查中,再融资大门也被证监会暂时关闭。如何打开门禁,破发股如何顺利完成融资增发,更值得这些企业慎重考虑。
2009年楼市大卖所带来的华丽报表,以及充裕的现金流,都丝毫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现实状况是,造成地产股多方利空的宏观政策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在天相投顾地产研究小组看来,目前仅处于政策调控的观察期。“一方面一些已经执行的政策,如二套房贷、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等还没有进一步的细则,另一方面,如果快速上涨的房价未能抑制,还会有进一步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
在这种状况下,就算有2009年的结算支撑今年的业绩,但今年的销售将不复辉煌也已成可预见的事实。如何改变未来有可能的进一步信贷紧缩、资本市场再融资关闸、销售下降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
丁文认为一些房企已经开始思考并找到了一定成效上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傍大款。而这个大款,或为国企、或为金融机构。“或者能很快地提高抵御政策风险能力,或者能为自身带来更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这些相互傍大款的合作是一条终南捷径。”
上周最显著的案例来自于中国人寿入主远洋地产。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开闸前夕,远洋地产“去中化,迎人寿”的举动,备受市场关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近在旦夕,两者的合作也将打开一个险资投资新路径。一位长期跟踪远洋地产的市场人士表示:“远洋地产自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就已经是一家运营顺畅的地产公司,中国人寿在远洋地产的管理角色应该是被动的。”
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于远洋地产来说,在不丧失原有经营体制的情况下,得到的将是险资持久稳定的投入。
除了拉拢险资补充储备资金外,拉拢不同区域公司均衡两家风险,补己之短,也成为一种趋势。上周,招商地产与云南城投正式联姻,这种全国性企业与地方平台的合作,更被认为是一种优势互补。“在节省更多时间及财务成本的同时,招商地产可以藉云南城投进入昆明的房地产市场,而云南城投也可借招商地产的运营实力在项目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上述天相投顾分析师表示在招商地产之外,云南城投目前已经拓展了多家战略合作者。
当然,也有不成功的合作案例,上周,随着北京城建宣布转让持有的全部合作项目公司股权给绿城中国,两家公司的蜜月也宣告结束。分手原因则是双方就合作项目的规划出现严重分歧,以至于无法取得进展。“两家的合作渊源可以追溯到2004年,中间磨合了好几年。”有市场人士认为,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合作时间长短,有效合作,创造的不仅仅是双赢,而分手的结果也并不代表完全失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