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观潮
矫枉何需过正
■中国房地产报 陈宝存
地王频现以及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的局面,使得管理层对今后的楼市发展深感忧虑。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出台,一个月之内,密集出台众多的楼市调控措施。与此同时,地方政策不论是上海新政、南京新政,还是杭州新政,温和调控的态度却尽显。那么,2010年的楼市究竟会如何,确实费思量。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1月份北京仅7个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而去年12月,北京共有35个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取证项目大幅缩水。购房者观望直接影响到房企的开发速度。
但另一方面,即使在新政频出的今天,土地仍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房企争夺的重点。可以预期的还有,新的拆迁条例出台日益临近,土地收储的成本也就必然增加,土地供应难题基本无解。
那么,对楼市需求的限制和遏制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是新政或将矫枉过正的原因。但是,需求的限制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确实面临着利益的博弈。对于杭州新政给首套房购买者财政补贴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就没有多少道理了。在某些人看来,似乎只要是有利于楼市的所有政策都是错误的,即使是有利于中低收入人群的利好政策也不能幸免。
新政的利好在于中低端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大力建设,以及倾向于中低端商品房的土地供应措施纷纷出台。甚至像北京市,在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同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将达到住宅用地供应的一半。而1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今年我国将有各类带有政策性和保障性的住房、大约600万套房子进行开工建设。
2010年将是不确定的一年。但是有一点,如果目前的政策并不见效,更大力遏制房价涨幅的政策将继续出台也是可以预期的。自2003年开始的调控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年年调整年年效果不佳是前述7年的常态。
但是无论如何演变,2010年的楼市平稳发展还是主旋律。而随着18亿亩耕地红线的极度紧张,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以及新拆迁条例的实行,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严重受限,而且这一趋势暂时不可能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