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首解融创上市搁浅
从顺驰到融创,孙宏斌3次图谋上市,但最终都只差一步。2004年,顺驰准备上市,但碰上了宏观调控;2007年底,融创筹备上市,并引入战略投资者雷曼兄弟,但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及至此次上市,又是生不逢时。对于这个有着太多经历的男人来说,幸与不幸,或许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叶加 北京报道
12月14日,身在美国的孙宏斌刚刚起床,北京时间已是21点35分。
就在几个小时前,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融创)公告称,鉴于当前市场状况及为给投资者争取最佳利益,公司及联席全球协调人已决定不会按原定时间表进行全球发售,公司将检讨市场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以厘定重新进行全球发售的情况。
“我们路演一周,(香港)股市跌了一周,而且出现了调控政策。”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如此解释暂停上市的原因。这是孙宏斌3年来第二次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如果再提早两个月就好了。”有券商人士这样感慨,“明年年中之前再上不去,恐怕就赶不上这拨了。”
人们仍关心孙宏斌的未来。
“不想下限定价”
按照IPO时间表,12月3日,融创展开路演,12月7日招股,12月11日定价,12月18日挂牌。在计划发行的6亿股当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发售,招股价区间为2.9港元~3.7港元。
但12月14日,融创突然宣布暂停上市。关于暂停上市的原因,外界说法不一。普遍的说法为,国际配售部分获得足额认购,但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远未足额。
12月14日晚,孙宏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路演期间香港股市一直在下跌,投资者信心不足,而且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对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
12月3日(融创展开路演)~12月11日(融创宣布暂停上市前一个交易日),香港恒生指数从22553点下跌到21902点。
“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可能导致房价下滑。”国泰君安港股分析师姚峣的判断印证了孙宏斌关于政策影响IPO的说法。12月5日~12月7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我不想下限定价,他们(贝恩资本、鼎晖投资、德意志银行、新天域资本旗下领峰基金4家战略投资者)也不想下限定价,也不想一开盘就跌。”孙宏斌认为,市场时机并不利于融创的股票定价。
姚峣表示,融创上市未果的原因首先是外部因素。第一,他预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的商品房销量受到政策影响,将在2010年同比下降15%~20%,导致投资者对房地产公司2011年之后的盈利增长前景不看好,并估值下降。第二,11月份以来,内地大房企的销售量出现了拐点,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第三,今年以来大量内地房企港股配股或IPO,热钱热情减退,“已经过了最好的时间。”
“但很重要的内部因素是,孙宏斌还涉及一场诉讼。”姚峣说。
诉讼拖累
2006年9月5日,时任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的孙宏斌与路劲基建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向后者出让顺驰55%的股权,之后,又安排了一项期权收购,收购完成后,路劲基建将持有顺驰94.7%的股份,孙只保留5.3%的股份。
但此后,路劲基建却将孙宏斌告上法庭,表示在收购过程中,孙未向路劲基建披露若干负债、未结付建筑成本、未付政府罚款等,路劲基建向孙宏斌索赔6.14亿元。
随后,孙又对路劲基建进行反申索,指称路劲基建做出了若干不合法欺诈行为。
招股书中显示,2008年4月14日,香港法院对路劲基建诉讼案与孙宏斌反申索案合并处理,到目前为止,路劲基建诉讼案仍在法律程序之中。
“拟IPO企业涉及法律诉讼,投资者一般很敏感,据我了解,香港机构投资者认为不确定性较大。”姚峣说。
而本报记者在致电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立冲询问有关融创事宜后,黄甚至打来电话再次强调,这一未完结的诉讼仍会给融创未来重启IPO带来不小的冲击。
或影响发展节奏
上市搁浅,到底会给融创带来怎样的影响?孙宏斌显然不屑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资金没问题,负债率也很低,账面资金并不缺。”
本报记者查阅其招股书发现,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其流动资产为84.37亿元,流动负债为71.36亿元,负债总额达85.81亿元,流动比率为1.18,流动负债率为83%。短期有巨大的偿债压力。
但融创于10月13日有一笔中国农业银行最高28.28亿元的循环信贷融资,其中未动用部分为22.82亿元。
除短期偿债有一定压力外,记者还注意到,目前融创共有11个项目,其中持有融创奥城项目90%股权,剩余的10%股权,融创计划花费0.76亿元进行收购;其中还将收购无锡融创地产公司(持有81栋项目、天鹅湖花园及理想城市)剩余49%的股权,作价6.08亿元。另外,北京禧福汇项目、西北旺项目、重庆亚太商谷项目持股比例低于51%,如果融创上市,此3个项目的收益将不计入其财务报表中。
禧福汇项目和西北旺项目为融创与首钢房地产合资开发,各占50%股份。“首钢整体搬迁,未来在京产值预计锐减,但北京市政府提出未来首钢仍要保持千亿产值规模,首钢房地产不会轻易卖掉这两个马上要‘生蛋’的‘母鸡’,给融创以更多股份。”首钢房地产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即便如此,其余欲收购项目股权和可能收购项目股权也会给融创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招股书中表示,所募集金额将先用作增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或收购额外股权。但此番上市未果恐会拖累融创一系列股权收购计划。
“如果这一系列股权收购计划不能按时进行,将制约融创的扩张进度及盈利规模。”姚峣表示。
除此之外,融创正在施工的项目大部分的计划竣工时间为2010年~2011年,未施工项目的计划竣工时间也大体在2014年之前,这些项目计划开发所需资金为166.46亿元。
“未来5年融创每年的开工费用需30亿元以上,财务压力不小,而且或会影响其开发节奏,给融创预期收益带来影响。”姚峣表示。
不过,孙宏斌对此并不担心:“明年经济形势仍将乐观,(商品房)供应量偏少,而且(新增银行信贷)6万亿元~7万亿元还是没问题的。”
他同时表示,近期不会再拿地。
“我们大部分的项目都已开发到中期阶段,正是将要大量出利润的阶段。”某融创内部人士表示。
未来上市时机
算上这次,孙宏斌已经是3次图谋上市——2004年,顺驰准备上市,但碰上了宏观调控;2007年底,融创筹备上市,并引入战略投资者雷曼兄弟,但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及至此次上市,又是壮志未酬。
2008年7月,坊间曾传言融创准备在当年年底上市,本报记者在致电孙宏斌时,其表示“融创暂不会上市”。此次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孙宏斌再次表示“那时市场状况不好,我们确实没有计划要上市”。
“我也想明白了,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孙宏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继而表示,明年融创还将重启IPO,“应该是在(明年)5月份之前。”
姚峣认为,如果过了明年年中,融创将很难在短时间内登陆资本市场。第一,明年一季度之后房地产政策密集期或将到来;第二,投资者将难以给企业高估值;第三,香港恒生指数恐会下滑;第四,仍有多家企业排队赴港上市。
“按照香港交易所的规定,此次融创的相关招股材料到明年1月份有效,如果超过明年1月份,融创将要重新准备招股材料,然后再接受香港交易所的聆讯,但这至少要等上2个月。”黄立冲说,“如果那样的话,政策风向变化将有可能不利于房企IPO。”
“为什么不选择折让20%~30%股价呢。”姚峣对此次融创上市搁浅颇有些感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