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退改签”事件背后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关 北京报道
“恶意退改签”事件在北京中介行业内激起千层浪。
事件源起自12月初北京某大型中介向媒体爆料,称11月北京某中介机构采取恶意退改签手段,锁定房源、挤压竞争对手,并变相造成房源紧俏的情况。
据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北京市住建委已于12月9日上午召集各大地产中介相关负责人,就“恶意退改签”事件召开会议。至于会议的具体内容,记者得到的是“住建委不让中介公司发表意见”的回复。
截至记者发稿,北京市住建委以及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并未就此事公开发表意见。
然而,围绕上述中介的主要判断——即高退房率背后隐藏恶意抢占房源,多数中介业内人士争议较大。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数月高成交量的二手房市场出现“高退房率”似乎不是偶然。
“所谓恶意网签,很大部分是因为房主看房价高涨而违约。”北京某中介公司市场研究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当然,其中也不能排除有一些退改行为是中介公司门店为了占房源。”
北京南城某中介一门店的经纪人告诉记者,几个月以来,尤其是在二手房价猛涨的7月到8月以后,自己所接触的退改的情况多缘于业主后悔反价。
“从网签到最后成交手续完毕大约有10天的时间,许多业主看到房价的上升态势,宁愿坐地涨价退掉网签。”上述经纪人告诉本报记者,“因为他们需要赔付的违约金远比涨价后所多获的金额要少,有时甚至相差一倍。”
而从经纪人以及中介公司角度讲,网签过程中出现差错致使需要重新网签也是高退房率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了解,并不是每家中介公司都具有在门店内实行网签的资格,许多中小型经纪公司需要到市住建委集中办理网签,但在门店进行的网签却容易造成差错网签。
“有的网签操作人为具体成交经纪人或者门店经理,个人在网签熟练度和专业度把握上有所不同,在这几个月,中介行业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差错在所难免,是不是抢占资源也不好判断。”一位不愿具名的中介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有时在办理公积金贷款前,许多经纪人并不清楚最终夫妻双方谁的公积金贷款符合资格。如果最终确定的可贷款人与网签上的人不一致,就必须退掉。这也造成了不得已出现的退房。”
而部分可网签的中介机构在管理网签机制上的粗放、相应培训欠缺,也可能提升高退房率出现的可能性。
同时,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施行短短两年的网签仍有待完善。比如,有时同套房源前后的购买人一致,由于出现差错输入,就必须退掉,但如果能够审核身份证等信息,则可以让部分网签合同改成修改,而不是一味地简单退掉。
“高退改率确实不是好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业主对于房源情况的判断,引发恐慌情绪在所难免。”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