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地迷航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兰亚红 北京报道
远洋“愤然”离场,龙湖无奈扔牌……一场近日产生于北京土地市场的“三料地王”,让业内众多房企彻底迷失:众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没拿到地,事先不被看好的“黑马”却将地价频频推高并成了最后的赢家。
这只是今年以来北京土地市场持续疯狂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态势继续下去,我们不想在北京的公开市场继续拿地了。”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坦言,北京的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已经不能用理性思维去判断。
疯狂的地价
5月21日,富力地产以250%的溢价率在众多房企的“围追堵截”以及“黑马”中国电子的步步紧逼下艰难拿下北京广渠门外10号地,北京的土地市场就此陷入了“疯狂”,地王频出,“黑马”不时涌现。
6月25日,疯狂抢地的一幕再度上演。华美地产披着“祈连房地产”的“外衣”,经过125轮的竞价在13家竞买开发商的你争我夺中,以122.9%的溢价率拿下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地块。
6月30日,广渠路15号地的竞争更是热度惊人,保利、SOHO中国、远洋地产、万科等名企均到场参战,但经过97轮的激烈角逐,该块地却最终以40.6亿元的天价被横空出世的“黑马”——中化方兴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收入囊中,溢价率高达146.51%。在扣除1.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后,楼面地价也达到了15313.7元/平方米。
在当日的竞拍现场,面对身后“黑马”中化方兴毫不犹豫地步步紧逼,偕夫人一起出场的潘石屹,也不得不在小本上写了一个“停”字,示意坐在身边的SOHO中国总裁阎岩停止举牌。
金融街控股一位高管也曾经无奈地表示:“我们参加了广渠路15号地块的现场竞价,但还没来得及举牌,报价就已超过我们预期的上限了。”
进入7月份,北京土地市场的“疯狂”进入了“大兴时间”。
7月3日,金地集团经过133轮现场竞价,以15.62亿元的高价击败金隅嘉业,夺得大兴区黄村新城北区16号居住项目用地。
7月6日,大兴地王再度诞生,上海绿地集团经过243轮竞价,以30.25亿元的成交价格摘得黄村19号商业金融和混合用地、20号居住项目用地。
就在绿地拿下大兴总价地王半小时后,保利地产迅速以16.3亿元竞得大兴区黄村新城北区2号地,高达7248.2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成为大兴区域的单价地王。
大兴的地王之争刚落下帷幕,房山的地王之战又接着开演。
9月7日,在现场工作人员紧急为公证员加添两张实录纸后,万科经过164轮的激烈竞价,击败中建、北京城建、远洋地产,以22亿元的高价拿下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溢价率高达263%。
9月下旬,万科再夺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5号地。“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天,北京城建则以折合约62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4号地。
如果说上述地王的持续出现,一直演绎着北京市场的疯狂,那么11月20
日,有顺义区国资背景的大龙地产的“虎口”夺地,则彻底将这种“疯狂”进行了升级,让众多房企看得“目瞪口呆”。
比14.1亿元的起价暴涨了36.4亿元,近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190轮的现场竞价,这种“豪气干云”的拿地气势,无怪乎能让刚刚上市并擅长类似地块项目运作的龙湖地产和让手握数百亿现金却一直在北京拿不到地的远洋地产备感失落。
开发商的集体迷失
地王一路涌现,土地市场疯狂“升级”,这让众多小型房企选择“猫冬”或转业,让众多诸如融侨这样的中型房企虽积极参与却最终沦为看客,也让诸如远洋、首开、SOHO中国这样手握重金却在北京市场极度缺地的大型房企无语,甚至连万科似乎都已经对在北京公开市场拿地失去信心。
“这样的话,我们在房山拿的地什么都不用做,6000元/平方米拿的地,现在卖8000元/平方米不算多吧,一转手就能赚两个亿。”毛大庆戏言。
而一直积极参与北京土地拍卖市场、却在7月份以后一直没有斩获的首开集团控股子公司北京首开仁信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捷表示,已将拿地实际行动放在了二三线市场。
据其透露,首开集团计划12月5日参与太原市一块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土地竞拍,拿到该块地基本上没有悬念。
和大龙地产同场竞逐的融侨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叶兴嵘则表示,对于其此次拿地行为“看不懂”。他同时透露,融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北京土地的二级交易市场,并已于日前通过二级市场拿下了朝阳区的一块土地。
对于当前“非常态”的北京土地市场,相关政府部门也存在着担忧。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在北京市政协举办的“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论坛”上曾表示,今后北京市将运用好土地调控政策,以稳定市场秩序。另据记者了解,2010年北京市可能采取增加土地供应、调整土地出让方式等措施稳定市场。
但众多专业人士认为,在总体土地稀缺的大环境下,单纯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价虚高的问题。
思源置地高级经理袁斌认为,一线城市在宏观经济环境继续回暖的前提下,今年以来构建的土地价格体系不会有大的调整,
明年的土地价格仍将持续高位。
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囤地、投机、投资占据主流,再加大土地供应也只能是跌入“虎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