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秀山:加快海峡两岸深度融合

(2009-09-09 13:47:36)
标签:

房产

分类: 特别策划

陈秀山:加快海峡两岸深度融合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北京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国务院批复发展海西经济区,对福建而言有什么战略意义?
    陈秀山:国务院之所以批准发展海西经济区,是因为相对其他区域来说,海西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主要是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是一个前沿地带。
    从经济上来说,利用和吸引台湾的投资、技术、管理,乃至一切和台湾有关的国际市场的渠道网络,都会提升整个板块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当然还有更广、更深的战略意义,包括和台湾的经济合作、社会往来,政治方面的推进。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还在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带,可以在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成功经验的同时,吸取这些地方过度依赖外需,以及产业结构上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业为主的教训,从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试验田。
    中国房地产报:海西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域相比,有何独特优势?又有什么劣势?
    陈秀山:海西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台湾隔海相望,很多和台湾地区密切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合作关系,都可以在这个地区先行先试,它确实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战略地位。
    一方面,从对外开放的角度上看,福建这些年也打下了一些基础,历史上也有闯南洋、闯世界的传统;但另一方面,相比珠三角、长三角而言,又显得有些滞后。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认可,会加快此区域的对外开放。
    以往珠三角、长三角体量大,福建在中间,显得有点被边缘化。这与国内一些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合作主体不同,海西经济区合作的主体是台湾地区,范围更广,起点更高,可以大胆尝试。
    中国房地产报:之前一直有专家提倡大海西概念,把浙南、粤北一些城市也吸纳进来,然而各个省份的政策都有不同,会不会导致跨省之间的合作出现某些屏障?
    陈秀山:海西经济区域规划的制定实施,主体是福建省,但大的海西经济区概念不仅是福建省,还涉及到广东和浙江。应该做的是“大海西”,这样发展空间更大,区域间合作的力量整合范围更广,力度也会更大。包括粤北、浙南等地进来,跨资源的整合会是一个趋势,海西经济区不要仅限于福建省内。区域视野应该更大一些。
    福建省作为主体,涉及到与广东部分的城市和地区的合作,还是有可能突破一些行政上的障碍,探索区域合作的一些新模式。
    中国房地产报:既然海西经济区的重点战略之一是加强对台合作,那么你觉得在哪些方面与台湾的合作空间较大?
    陈秀山:福建省的特点是产业轻型化,但缺少资源优势,这么多年出于国防角度的考虑,国家也没有太多的大规模的投入。然而也正因为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没有产业调整的负担。福建的产业结构可能要多从利用台湾资本和技术来考虑。台湾在石化、电子、液晶显示这些方面的技术,整个技术水平比我们高,应该考虑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房地产报:但是长三角的昆山和珠三角的东莞都已经吸引了很多台商,形成了一定气候,福建应该怎样加强与这两个城市的竞争和联动?
    陈秀山:之前台湾的大资本很受限制,如今两岸关系在整合的条件下,台湾资本流进流出较以前宽松,福建仍然还有可能吸引到大资本。从区位上讲,福建本身就很占优势,但从配套能力、市场能力来说不一定占优,珠三角、长三角服务质量更高。
    在这方面,福建要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交通枢纽、通信这些方面需要加强,还包括软环境,如制度、法律、人才等方面也应该加强。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福建省内的各个城市群之间应该如何加强联动?
    陈秀山:在现在的发展形势下,不要过多地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海西经济区要形成沿海西岸的城市群或者城市带,就要让城市和城市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吸纳更多城市在城市带的范围内,来统一考虑产业布局,每个城市确定一个主要的功能,不能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更多应该是相互借势、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协同提升。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城市首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陈秀山:海西新的区域振兴规划相对于以前的区域政策而言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对地区的内部资源整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也吸引了更多资金,也提升了投资信心。
    海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要注意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包括通讯、交通、医疗、社会保障等都要有统一的规划。尤其注意双方在制度上的协调和接轨,这也是为将来两岸之间建立共同市场打下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