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西经济区:新合纵连横时代

(2009-09-09 13:34:25)
标签:

房产

分类: 特别策划

海西经济区:新合纵连横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 王玉光/文

 

    国家为保经济增长启动了4万亿元的巨额财政投资计划,这一旨在打通经济血脉的计划激起千层浪。与提振宏观经济一道,区域振兴成为了应有之义。
    在随后打出的一系区域振兴牌中,有三张最为显眼:上海金融、航运“双中心”战略打的是“中心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五中心”方案打的是“香港牌”,福建海西经济区构想打的则是“台湾牌”。
    对于分别代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上海和深圳,我们并不陌生,其投资价值、吸金能力和增长潜力等各项指标评价显然已缺乏新意。而对于海西概念,它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新机遇?恐怕鲜有一语道破玄机者。这显然是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2009年5月14日,在基础概念提出十余年后,“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投资建设正欣欣向荣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升级后的海西战略能否成为牵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这种预期日渐高涨。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海西概念始终在“政热经冷”的尴尬中徘徊。尽管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运筹,中央也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进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实质性的推进却不尽如人意。
    从区位优势上说,福建是大陆对台的“窗口”,台湾人大都是由此“登陆”,或寻亲,或祭祖,之后便将投资眼光转向内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福建仅是少数台资歇脚的驿站。
    另一个让人深有感触的现象,是笔者在2007年到福州采访时碰到的。当时福州市区的房价已突破万元,以侨资为支撑的购买力也相当强劲,楼市的火热程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罕见。但长期以来,福州却鲜有外来房企进驻。
    就这个问题,笔者请教当地一位业内人士,他做了一个形象的隐喻:“福州的街道修得像飞机跑道,其笔直程度在全国罕见——这座城市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这些现实问题,曾经是困扰投资界发现“海西”价值的心理障碍,但现在,却成为新一轮海西战略实质推进的突破口。
    从昔日的海防前线到如今的台海和平区,在铸剑为犁、打破藩篱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呼声的背景下,人们有理由对海西战略抱有更多关注和期待。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在升级为国家战略之后,海西恰好打的是一个有意思的“T”型阵法:从位置而言,它东部与台湾一水相隔,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既形成了联结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天然纽带,又对台海地区构成磁吸效应,成为衔接中国沿海经济带的枢纽。
    而这恰在更大层面赋予海西战略意义,即中国区域经济“合纵连横”的新篇章,或将由海西揭开。
    如果关注投资曲线和开工量,则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次,推进海西经济发展不再是空穴来风:据统计,今年福建实际利用台资已占大陆的25%,而2001年该数字仅为4.3%。而今年前5个月,福州市商品住宅总签约套数达19000套,超过去年全年17622套的总和,5月商品房均价为7555元/平方米,更是创下过去13个月以来的最高均价。厦门商品住宅销量在今年前5个月,也同比上升322.23%,岛内商品住宅均价已重回万元大关。
    此外,大连万达集团斥资30亿元打造的福州海峡金融街已于7月底破土动工,以吸引台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为载体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呼之欲出;祖国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新金桥Ⅱ号”7月13日由福州马尾开始首航;福州至台湾空中客运也从8月底实现每天1班;而随着福建第一条高速铁路——温福铁路的正式通车,预计到2012年,福州铁路通车总里程将从2008年的113公里增加到4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将从2008年的279公里增加到668公里……
    一系列的数字增长证明,海西战略正迈向实质,海西正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池。当又一场盛大的投资宴会渐入佳境,在决定入席之前,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新审视和评估海西在中国未来区域经济版图上的话语和权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