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注经营与资源型人才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北京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房地产业什么专业的人最稀缺?
孙大元:根据我们的接触,发现房企老板永远会不惜代价地找到三种人:第一种是土地资源获取型人才;第二种是社会资源型人才,比如在融资方面有一定人脉关系的人;第三种是经营型人才。应该说毛大庆就是第三种人才,但是他在前两个方面又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又具备很好的职业口碑,这样的人注定是最热门的。应该说,房企的目标从过去寻找专业型人才正在转向寻找复合型人才。
相对来说,经营类人才比较容易在技能上培养,而获取资源型的人才则需要其他素质,比如对情商的要求,或者熟悉行业规则,有政府背景资源等等。这也跟人才本身的从业经历有关,资源型人才大多善于积累人脉关系。优秀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通常人才市场由70%的普通人才、20%可能被淘汰的人和10%的优秀人才组成,而猎头要做的就是去发现那10%的人的价值,并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平台上。
具体说来,商业地产开发和经营类人才非常稀缺,主要原因是人少,成熟的人才稀缺,而商业地产项目的急剧增加使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和经营类人才成为“香饽饽”。进行房产项目定位、产品定位的专业人才如总建筑师、设计总监、研发总监、设计经理、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园林景观设计师等会继续紧缺。独立操作品牌房产开发项目的总经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面的中高级人才也非常紧缺。
中国房地产报:什么样的候选人在你们看来是比较理想的?
孙大元:房企的用人方向大不相同,作为猎头我们通常会在几次接触中准确把握出房企的特点和与其匹配的人才,然后去寻找合适的人才。两边都要协调,大概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会有追踪。
候选人的能力自然是基础,但我们还要考虑几个契合点,比如这个人是否适应这家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二者在行为风格上是否匹配。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很大的,比如万科和万达两家公司的人才互换的话,未必就能在另外一个环境存活。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经理人在新环境中如何“存活”有什么建议?
孙大元:个人发展应该与企业发展是一致的。成熟的高管人才在跳槽后前半年通常是只看、不说、不做;半年以后开始有动作,慢慢地再开始说,这时候别人才会信任你。我们仍然建议经理人们跳槽要慎重,在房地产业,候选人在一家企业待满3年是比较理想的,因为一个项目完整的操作周期就需要这么长时间,不到一年就跳一次槽的候选人并不是最理想的。另外,经理人应该学会圆润地处世,那些离职的时候跟之前的东家惹出纠纷的经理人也是不够成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