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潮中土地吃紧
■中国房地产报 陈和午/文
在“4万亿元”计划的刺激下,各地掀起新一轮投资大潮,上半年我国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投资的急剧扩张自然需要土地的支撑,在18亿亩耕地红线内,用地问题不可避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通过预审的建设项目涉及用地364.4万亩,共批准建设用地358.2万亩,占2009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56.86%。这意味着上半年土地利用已经完成今年用地计划的近6成,土地利用扩张速度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下半年货币和财政“双宽”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是主导。事实上,上半年中央下拨的第二、第三批资金仅仅为1700亿元,即使加上近期正在下拨的800亿元,总共也就2500亿元,按照今年新增中央投资资金4875亿元的预算,下半年中央下拨的资金还有2000多亿元,可见下半年中央投资的力度将更大,也显示下半年各地用地需求将更加强烈。
各地下半年建设用地指标吃紧的迹象已开始浮出水面。据最新报道,在国土资源部近日召开的党组务虚(扩大)会议上,地方国土官员们已将下半年用地紧张的形势摆上了台面。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焉锦林表示,辽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在1.3万亿元,现在已经过半,用地需求与国土资源部下达的用地指标有将近75万亩缺口。不仅仅是辽宁,广东每年实际使用建设用地45万亩左右,而国家每年下达给广东的新建设用地指标加上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只有约29万亩,缺口高达16万亩。此外,成都、大连等地也面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缺口比较大的问题。
要不违法占地,要不“借地”,后者相对来说更为保险。
“借地”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向国土部门借地,也就是先让国土部门给些周转指标,回头再占补平衡。此前,河北省就因4万亩土地缺口而从国土资源部新借了1.2万亩土地周转指标。但是,现在地方投资项目配套资金都很困难,土地占补平衡的资金能否保证就很成问题了。另一种就是土地利用相对富裕的省份向土地利用紧张的省份借地,不过这一做法现在既面临政策瓶颈,又面临区域之间“只要地,不要人”的矛盾争端,短期内恐怕难有突破。
下半年各地还得纷纷上马项目,用地紧张压力更加突出,“借地”显然无法缓解用地缺口矛盾。如此,地方政府只能是倒逼决策层放宽土地利用限制,从而加速对18亿亩红线的突破。
从现在的情况看,“保增长”的任务要完成,高投资还得继续,也就会转化成很大的用地需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摆脱“房地产+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土地优惠”、“重大项目+土地需求”的模式,这意味着经济增量必然会体现在土地利用增量上,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巨大的土地压力必然会引发更大、更激烈的土地利用争论。
(作者系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