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下 中国式REITs加速破茧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对于在危机之中挣扎的人而言,任何一样可以抓住的东西都是一根救命稻草。在深陷融资困境和销售难题双重压力之下的房地产商眼中,去年年底传来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方面的政策利好就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
在国务院层面释放出放行REITs的消息之后,央行、证监会、银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实体操作监管部门,均以一种史无前例的频率对REITs试点的最新动态加以呼应。
不过各种悬念依然萦绕:中国式REITs究竟是股票型还是债券型,到底会在哪一具体时间段破茧而出,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在一些乐观的房地产商眼中,REITs被视为继银行贷款、增发、公司债之后,解困资金链的药方。那么中国式REITs能否真正承载这些望眼欲穿的开发商们的期望?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在农历新年之后,一则关于房地产行业力争搭上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末班车的消息牢牢占据着地产媒体的重要版面。很快,这一消息开始升级。
据一家财经媒体引用一位监管层人士的话讲,REITs很可能被正式列入房地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当中,并且在振兴规划公布之前开展试点。
在暗潮汹涌多年之后,中国式REITs的解冻以政府应对经济急速放缓而推出的金融改革措施之一的身份出现。
政策总动员
在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出台的“金融国九条”的政策措施中,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以一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融资方式首次在国务院层面被提出。十天之后,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更为细化的“金融国30条”中,“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的说法被再次明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指出,推出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三年,现在需要加快推出。
此后,2009年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公开表示,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央行近几年一直会同其他部门研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工作方案,现已有初步的试点总体构架,正与有关部门会商,会在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开始试点。
同一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从房地产商角度阐述,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因此有推出REITs的需要。
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国务院、央行、证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主要监管部门均以一种开放的弹性姿态公开对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进行了表态,这也被业内看作是监管层推进中国式REITs发展的一场不折不扣的总动员。
“国内商业地产的证券化如箭在弦,加速发展自身全面的房地产基金业,把高附加值的房地产资产留在境内作为本土证券化市场的支撑,非常必要。”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说。
在他看来,之前推出REITs遇到的最大障碍在于政策层面。如果采用海外成熟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公司形式来发行REITs,将面临同《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规定的基金财产投资标的条款相抵触的问题。如果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来设立和发行REITs,实际运作会和《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条款产生冲突。
中国式REITs
在政策态度转向之后,接下来的疑问是国内的REITs到底会以哪一种形式出现?
在去年年底,央行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REITs将依托信托制度的形式,发行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发行上市;而且,管理人不仅限于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等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按照央行的思路,该试点管理办法的原则是制度与试点并行;分业监管,即“谁的机构谁监管”;发行主体以持有物业或出租型自有物业为主。
“国内要推行的是公募、上市、可流通的国际通行标准的REITs,不过,一开始就大规模推出个人投资者可参与的公开上市型REITs的可能性较低。”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其与监管部门的沟通,REITs试点方案中,将银行间市场作为REITs发行和流通主渠道的可能性更大。
而据一家财经媒体2月3日的报道,东部一个正在推进中的REITs项目有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此外,在产品设计上,该REITs也会不采用国际通行的买断式,而通过信托方式来隔离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分析人士指出,“依托信托方式,走银行间市场,推出REITs速度更快,遭遇的障碍更少。”这样的保守做法暗合央行的监管思路。
从中国房地产报获知的消息来看,中国式REITs试点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候选者包括天津泰达和中信证券;而来自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的部分物业也在谋划打包上市,上市地点分别为深交所和上交所。
何时破题?
不过,对于中国式REITs到底会在哪一具体时间段破茧而出,业内普遍持悲观态度。
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研究委员会主任刘玉录指出,尽管“金融国九条”中已提到REITs,但正式实施还需要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通过全国人大的审议。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朱凌波也指出,尽管央行在牵头做,但更多的是基于在房地产低迷调整时期释放信号,表明政府在金融体系上加大力度支持房地产的发展。“央行的方案就是出一个框架,不会有太多实际的内容,声音发出后,还需要市场化的运转,需要商业银行和社会机构深度进行产品研发。”
瑞银集团执行董事王震宇则更为悲观。“国内的REITs产品至少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成熟。”
他指出,中国内地现阶段若推出REITs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原因在于:一是国内打包进REITs的资产未必好,二是在管理方面距国际水平还相差很远,三是税收政策的瓶颈尚无法突破。
来自监管部门的声音也预示着中国式REITs不会在短期有成效。据一位监管部门人士介绍,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在各自的管辖部门鼓励相关机构进行REITs的试点,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此外,目前房地产市场走势不明,如果此时出台管理办法,则有可能抵消前期的调控效果,加剧市场风险。
让人有所期待的是上海。在1月22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媒体通报会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指出,推进REITs已被列入了上海近期重点推进的30项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工作。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对推出REITs进行了具体部署,该项目由浦东新区政府牵头,相关工作已基本到位。”对于REITs推出的具体时间,方星海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年内肯定会推出。
链接
中国式REITs发展历程
2007年1月
央行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开始着手研究制定REITs的相关政策,并计划于2007年年底推出管理办法及试点。其中,中信证券和联华信托的两套方案是央行方案的主要试点候选。
2008年3月
银监会曾召集五家信托公司共同起草《信托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参与其中的五家信托公司分别是联华信托、中诚信托、北京国投、衡平信托和中原信托。
2008年12月3日
国务院明确提出“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