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烂尾现象初露端倪

(2008-12-16 16:14:14)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杨红旭/文

 烂尾现象初露端倪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频频报道项目停工和企业卖项目的消息。项目停工现象已在全国初露苗头,甚至连万科、金地、保利这些地产巨头也概莫能外。万科继中报之后,在第三季度的报告中再次减少2008年的开工量。数据表明,近期北京、上海两大产权市场挂牌的房地产项目,以及地产、建筑、建材类企业的股权数量明显增多。

事实很明显,在楼市持续低迷,且短期之内不会回暖的市场预期下,资金紧张的开发商正在大力度地调整运营战略,其中减少计划开工量和停止现有项目施工,成为企业“过冬”的重要手段。如果企业仅是暂停处于规划阶段的项目,只会形成土地闲置,尚无烂尾之忧;如果项目已经开建而停工,则极有可能沦为烂尾楼。在内外部宏观经济叠加的恶劣条件下,政府救市短期难见成效,中国楼市明年的行情会更糟,即使2010年或2011年会触底回暖,相信很多开发商将撑不到春天的到来。

短短十几年,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历两次烂尾梦魇。第一次是19931994年之后海南、北海等南方几个地区,之前房地产投机成风,自住自用需求少得可怜,泡沫破灭后一片狼藉、满目苍痍。据统计,光海南就有40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1600多万平方米楼盘烂尾、2万多公顷土地抛荒;从1999年开始,政府花了8年时间方使烂尾现象基本消逝。第二次是19971998年之后内地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受亚洲金融机危机波及,许多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或断裂,烂尾楼出现。

记得2006年下半年上海楼市不太景气,有个别楼盘出现烂尾苗头,记者曾为此采访过我,我也表示了担心。没想到2007年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将烂尾梦魇驱散。

可恶梦并未走远。楼市持续低迷一年后,必然会出现停工现象,如果持续两年以上,那些停工项目烂尾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当前情况是,绝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却未断裂,企业及时减少新开工量属明智之举,但那些在建项目不是说停工就能轻易停工的,贷款、工程款、材料设备款等,一屁股债务都等着把房子卖了才能偿还。大部分情况下,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停止在建工程,意味着企业玩完,项目注定将烂尾。

因此,现在危险的不是那些主动减少新开工面积的大企业,而是那些“骑虎难下”或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对它们而言,与其现在主动倒下或撤退,不如赌上一把,坚持等拿到预售证后,看届时市场能否回暖。据说浙江一些民营地产老板已把家人安排到国外,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走路,任由项目烂尾。

市场是公平的,又是残酷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此次外部环境的恶劣性和楼市下行的中期性,大幅降低利润预期以尽快降价促销回笼资金,尽量使在建项目不至于明后年烂尾。政府更应充分意识到烂尾隐患的威胁与危害,一方面要加大刺激自住需求的力度,提高成交活跃度,另一方面要在开发贷款发放、土地出让金缴纳节奏、税费方面营造适当宽松的政策环境,至少要让优质项目避免烂尾厄运。

(作者系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