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房地产金融创新遇政策瓶颈
(2008-12-16 14:52:35)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中国房地产报
此次以刺激消费、保增长为主要目的适度宽松货币的政策定调后,尽管9家商业银行联合扩大消费信贷,其中包括住房贷款,但这并没有给房地产企业迫在眉睫的融资需求带来缓解。
日前,尽管政策层面已经表示2009年银行地产信贷仍会从紧,甚至部分银行的地产信贷规模出现负增长,但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投行业务部总经理郭鸿飞所推介的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综合创新业务,仍然使在场的众多地产企业看到了一丝融资曙光。
而结合今年以来的银行造系热潮,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热衷于收购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扩充自身的综合运营能力,这能否在地产业务模式创新上对地产形成“送炭过冬”的效应?
对此记者接触的银行从业人士并不乐观。“除了政策支持的地产并购贷款外,更多的是商业银行个体行为,每个银行的标准不一样,很难形成大规模‘送炭’。”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
银行丰身下的地产机会
“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全面金融产品,进行多元化融资,成为全方位、多效率的地产服务商。”郭鸿飞提出了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的发展目标。据记者了解,民生银行自成立地产金融部以来,一直致力发展银团联合贷款、过桥融资、投资银行、产业链金融、财富增值管理、现金管理、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模式。
而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民生银行地产融资创新业务开展的基础在于此前银行的造系丰身运动。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银行向综合零售商转型,各商业银行都开始加速抢占金融资源。交通银行收购湖北信托,民生银行收购陕国投;而中国银行在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多领域后,也传出意向收购一家信托公司的消息。
这些金融平台,都成为了商业银行操作信贷业务的综合平台。郭鸿飞表示,在地产金融事业部集合来自于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地产基金等领域的各项资源。
而民生银行选择地产行业作为综合发力的先行军,在一系列宏观数据与城市化发展进程现状的综合作用下,并不缺乏理论支撑。
在一个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地产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于融资渠道匮乏,反映在银行账面上的则是信贷的大幅度增加。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的9月份,全国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到了各家银行贷款的6.64%,按揭贷款占到11%,两项加起来将近18%。而2007年全年的信贷增量,开发贷和按揭贷款占到了41.7%的比重,全年贷款增量的四成资金流入了房地产。
而对于未来,更多的机构研究表示,商业银行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主要资金提供方。
“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同时为了有效地实现地产行业融资多元化,才开始运作地产金融事业部。”郭鸿飞表示。
难成规模
“我们目前正在计划推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业务。”郭鸿飞透露,然而对于2009年即将开战的其他地产金融业务,郭鸿飞表示会密切关注地产行业动态,看情况而定。话锋的回转中,仍带有商业银行惯有的谨慎。
而记者询问其他商业银行是否会适时拓展银信合作、并购贷款等地产类创新金融业务时,各商业银行都表示会严格标准。交通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不便对民生银行做议论,未来的地产行业变化会形成一些银行业务拓展创新机会,但交行的开发贷以及涉地产类的信贷业务都会按照银监会的风险防控标准来执行。”
如此,尽管带来希望,但包括并购贷款在内的地产融资并不能成为地产企业赖以过冬的熊熊炭火。
“未来银行能否乐观推进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住房按揭市场的回暖情况。”郭田勇表示只有楼市的回暖,才能带动银行以及其他投资者对地产行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