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变脸记之: 成都变脸

标签:
房产 |
分类: 城市人文 |
成都,位列2008年中国区域城市投资吸引力排行榜西南地区头名的城市,一座活色生香、辣味十足的城市。年初,四大新城的重点工作建设方案吸引了人们对成都关注的目光,然而,一场8.0级的地震又让这座城市汇聚了太多的泪水。
近日,本报记者一行三人走进“天府之国”,去读解成都的城市表情。
■中国房地产报
飞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刚出舱门,成都惯有的暖湿空气立刻扑面而来。一同扑面而来的,还有来自当地房市的逼人热浪。
从出舱口到机场出口只有短短几百米距离,而通道两侧密布的近百面广告牌几乎清一色都是房地产广告。这似乎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分析:成都,正以一种爆发的形式,完成以往千百年不能造就的建设规模。
成都市规划顾问、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曾给成都定位:要把成都定位在一个世界的坐标系里面,把成都做成一个世界瞩目的城市。
正是这种“成为世界的成都”的抱负和国际化的视野,驱动着成都进行着一轮轮的大规模规划和拆建。城市的边界不断向外突围——二环、三环、四大新城甚至于全域成都。今天的成都,已经不仅仅再是当初望丛二帝务农治水、李杜流连山水的成都。
成都,正在变脸。
一座新城的崛起
“哇,法拉利!”在驱车前往天府新城途中的一个十字路口,车内有人一声惊呼。车内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被车外的红色法拉利吸引。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一阵低沉的马达声传来,在我们的车还没有启动的时候,这辆跑车早已在几十米开外了。
十分钟后,当我们路过成都新会展中心的时候,才蓦然发现,我们巧遇第十一届成都国际车展,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家汽车品牌参展。香车美女,顿时令这座新兴的南城活色生香。
南部新城的国际化气质由此可见一斑。
成都南部新城定位为“一座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以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商务、现代服务、文化休闲、生活配套为主导,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会展中心为支撑,试图着力打造“科技、商务、国际、时尚、宜居”的南城。会展经济本就是其规划定位发展的一部分。
来自成都市规划局的相关资料表明,整个南部新城规划建设面积600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1000万平方米,预计每年新开工1000万平方米以上。
所以,在南部新城内,记者发现,除了正在举办国际车展的新会展中心人声鼎沸之外,天府软件园和多个住宅、商业项目的工地上也是人来人往、忙忙碌碌,丝毫看不出地震对南部新城建设的影响。
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地震对南部新城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地震后,市政府暂停了政府南迁的计划,将新建成的市行政中心进行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成都灾后重建。
而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表示,市政府南迁的暂停,从长远眼光来看,对南部新城发展的影响非常有限。
同时,来自南部新城区域地产商们的意见也惊人的一致:政府暂停南迁短期内对楼盘的销售会造成影响,但是南城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政府搬迁与否并不是南城区域发展的根本要素。
事实上,成都市政府对南城的谋划已有10年之久。从1997年的“现代化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定位,到2004年的“城市副中心”定位,及至现在的“商务科技新城”定位,南部新城的规划已历经三次蝶变。
经过10年的引进培育,南部新城早已形成了完整的高新产业链,拥有科技孵化园、天府软件园、会展商务经济圈和正在建设中的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加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领事馆区,南部新城正在成为成都最国际化的区域。无怪乎有很多成都人自豪地说:“南部新城已依稀有了上海浦东的影子。”
而来自成都市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南部新城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约351亿元;拟建项目68个,总投资约380亿元。
全域成都的雄心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规划,新城不仅仅在南部,未来成都的东部、西部、北部都将建设新城。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到今年年底,另外三大新城城市规划方案也将全部完成。
此前,四大新城的概念规划设计和构想都已于2月向社会公布。“物流贸易北商港、科技商务南大门、先锋制造东前哨、生态宜居西花园”,这是成都当地媒体对四大新城的精辟总结。
西部新城,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继南部新城后,现已成为成都地产界的另一热点区域。
“背靠青城山,地势高,上风上水,环境又好,是个适合休闲居住的好地方。”已在西部新城区域温江片区耕耘了两年的成都珠江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道斌这样总结道。
徐道斌告诉记者,西部新城定位为健康休闲城,目前新城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规划,但是现在西部区域人口已经急剧增长,推动了西部的住宅产业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区域发展反过来推动了规划,未来西部还会打宜居牌,主要发展住宅。”徐道斌分析说。
而由于成都东部以前是大型军工企业聚集地,工业基础强,所以此次东部新城定位为工业商务城,将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元器件等现代制造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教育科研等6大功能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北部新城则定位为北部商贸城,将以国际商贸为核心,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配套发展物流、会展、酒店等相关产业,其东南面发展为工业发展区,为商贸配套,南面为凤凰新城,建设高档休闲旅游居住区。
未来,随着四大新城具体规划的全部出台和建设启动,老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乱”的帽子将彻底被甩进历史。
与此同时,成都在主城区内部的“发育完善”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出台“两轴四片”的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市将投资1100亿元对“两轴”(人民路和东大街)、“四片”(红星路—盐市口片区、天府广场—陕西街片区、骡马市片区、猛追湾—游乐园片区)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目前,已有美国铁狮门、香港九龙仓等多家世界知名地产企业参与到“两轴四片”的改造工程中。
此外,成都地铁1号线、2号线也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东西、南北走向的两条地铁线将极大地改善成都中心市区的交通状况。
成都市副市长刘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域成都”是在成都市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理念,就是把1.24万平方公里的成都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来建设,统筹城乡,改变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结构。
早在去年,成都市就初定了“一区两带三圈四基地”的“全域成都”总体规划,形成成都平原区这个“一区”(即中心城区和四大新城)、龙门山和龙泉山两个旅游发展带、城市三个圈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这四大基地的城市格局。
成都在城乡统筹上已经有着很好的基础和经验,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因此,“把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结合起来,当下最重要的是要真正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如此建议。
按照全域成都的规划,现在的重点镇今后就是几万人聚集的小城市,道路、管网、住宅等也会“升格”到城市级别。
成都之行即将结束时,刘仆在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摊开两本规划图册,一本是包含东大街CBD区域、天府新城等核心发展带的已审批在建项目效果图在内的成都市市区规划,一本则是包含都江堰、彭县等受灾县市农村联建、自建、统建住房效果图在内的村镇规划。刘仆指着后者对记者说:“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和城里有什么区别?”
市长读城
刘仆:成都明天更美好
■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