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股份生不逢时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国房地产报
6月、7月、8月、9月、10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股份)何时能够登陆A股市场依然是一个未解的悬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位参与中建股份IPO的人士对记者这样描述。此时距离中建股份6月5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已经足足过去了一百多天。
中建股份上市所欠的东风正是证监会的一纸上市批文,但4个月过去,中建股份的IPO进展迟缓。“一切还需等待,悬念或在不经意间揭晓。”上述中建股份人士对获得证监会批文满心期待。
狙击
“之所以至今还没有上市,主要还在于A股市场不好。”中建股份副总经理孔庆平首次就尚未挂牌一事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建股份的上市之旅被抹上了浓厚的启示色彩。这家成立于2007年12月8日的企业,在设立短短半年之后,依靠国务院特批的尚方宝剑,闪电“过会”。
闪电成立、轻松过会,一度让坊间对中建股份挂牌上市速度颇有期待。
在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银河证券投行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拟上市企业“过会”,两周后就能拿到上市批文。照此节奏,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中建股份有望在6月中下旬登陆A股。
不过,惨淡的资本市场成为中建股份挂牌上市的狙击手。
在中建股份过会之后的两个多月,在信贷紧缩、大小非解禁、美国次级贷的重重压迫下,资本市场经历了最为惨淡的一段时期。上证指数也是一路狂跌,市场一片哀鸿之声,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A股市场的糟糕出乎孔庆平的意料。在三个月之前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中海外)的业绩发布会上他曾表示,中建股份A股上市计划进行顺利,不会因为近期A股市场表现而延迟或搁置。
但惨淡的市场状况让孔庆平改口,一个最现实原因是,中建股份迟迟没有等到监管层的一纸上市批文。
“迟迟拿不到上市批文,原因在于惨淡的市道下,监管层不敢轻易放行大盘股IPO。”一位分析人士说,“监管层出于呵护脆弱市场的考虑,暂缓大型IPO以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
难产?
这家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变数陡增。
“如果股市持续低迷,具体什么时候上市不好说,这不是公司自己能决定的事。”中海外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口气颇为无奈。
“已没人能够准确预期中建股份何时能够获得上市批文。”国泰君安证券建筑和工程行业研究员魏其成说。
“近期证监会多次提到,根据市场情况调控新股发行额度,照此逻辑,中建股份这样的大盘股当然是调控的重点。”国信证券分析师贾伯瑜表示。此外,有消息称,证监会已经悄然延长了新股过会到正式上市的时间间隔。
不过,退一步讲,即使中建股份拿到上市批文,执著上市,其融资额也会受到挑战。
据招股说明书,此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40%,融资规模预计达426亿元。以此计算,IPO发行价应在3.55元/股。而发行后,中建股份每股收益约为0.13元。这样一算,其发行市盈率将达到27倍。
“在现在的市场状况下,要达到这样高的市盈率难度很大。”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不过,相比一些房企折戟上市而爆发出资金危机,中建股份无疑是一个例外。在今年3月21日的业绩发布上,中国海外宣称,现正在研究成立房地产基金的可能性,以增强自身参与大规模项目的能力。此外,中建股份在今年7月1日,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了500亿元银企合作协议。
相关
同业竞争待解
■记者 王晓伟 北京报道
“中建股份上市就等于中海地产回归A股。”孔庆平首次就坊间猜测给出了正面的回应。
“既然中建股份能够闪电‘过会’,估计拿到上市批文也只是时间问题。”有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但一个新的问题油然而生。在中建股份旗下还存在另外一个房产业务的子品牌——中建地产。
在中建股份上市之后,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的地产业务如何整合分工?如何解决两个地产品牌的竞争问题?
在此次中建股份的招股书中,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没有描述。
“中海地产是此次中建股份A股上市资产中的核心资产,以后还将是公司房地产业务的主要平台,不排除在上市之后进一步将旗下其他房地产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姚峣分析指出。
“两个品牌将各有分工。照我看来,中海地产的定位是高端优质地产项目,而中建地产将会更多地向大型经济开发园区、新城区规划建设以及旧城区改造等业务方面拓展。”中海外上述高管人士指出。
由此看来,在中建股份上市之后,旗下地产业务的整合已经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