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三度“变脸” 银泰股份进退两难
(2008-07-31 14:26:41)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国房地产报
三番调整方案,这在之前的房企增发案例中绝无仅有,银泰股份有限公司(银泰股份,600683)拔得头筹。
7月22日,停牌一周的银泰股份发布公告,定向增发方案第三次“变脸”。新方案中,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不超过约2.1亿股,价格不低于7.11元/股,募集资金为不超过16亿元。
其中,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京投公司)认购不超过约1.5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9.81%,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银泰)认购不超过644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24.83%。
踌躇两端
定向增发的价格由最初的9.65元/股,到今年6月份的10.38元/股,再到本次的7.11元/股。如此频繁的变更,着实让很多分析人士摸不着头脑。
“同一事件,三次停牌,并且在股市下跌趋势未变的情况下上调定向增发价格,说明公司现有股东和未来股东的意见分歧,是否能够完成增发,在什么价格完成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信建投分析师张朝晖表示。
但是银泰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鲍慧慧却断然否认了这样的说法:“大股东和二股东不存在什么分歧。不断调整定向增发的确有一些意外的因素,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市场状况变化。”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如公司所说两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分歧,那么这“意外因素”,或许暗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与两大股东为各自利益所进行的博弈,令定向增发踌躇两端。
“目前市场对‘大小非’极度恐惧,任何增加‘大小非’的融资活动都受到市场的抵制,即降低股票交易价格至增发价之下,自动锁定新增的‘大小非’。”张朝晖说。
他表示,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京投公司高于市价认购增发,将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银泰股份的定向增发陷入了进退两难。
“这个新方案公布之后,市场现在已经趋于稳定,说明投资者对于新的方案很满意。”鲍慧慧表示。
三方共赢
其实与前一次的定向增发方案相比,新方案同时减少了募集资金数量和增加了增发股份规模。
这就意味着,股本的含金量比原来方案摊薄了,每股净资产提升的幅度要小于原来的增发方案。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接受的局面。
“尽管利益受到一定损失,但是方案的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京投公司背后是北京市国资委,方案之所以反复调整,很可能在和有关方面进行预沟通时得到或明或暗的难以过关的指示后决定的。”一位接近银泰股份的人士透露。
尽管反复沟通过程艰难曲折,却强于直接被证监会否决,在这一点上投资者心知肚明。
不仅如此,让投资者能够勉强接受新方案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泰股份那份不理想的半年报。由于房地产项目收入确认的特点,银泰股份今年上半年在房地产业务上基本颗粒无收,净利润同比减少了24.78%。
“显然,现有项目已经无法支撑银泰股份继续壮大,只有定向增发早一步实现,公司才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如果说中小股东对新方案尚属满意的话,对于京投公司和中国银泰就可谓皆大欢喜了。从新旧方案的对比来看,京投公司少出资了3.5亿元,持股比例却从29.19%上升至29.81%。
而中国银泰虽然多出资了1800万元,持股比例却从22.33%猛升至24.83%,与京投公司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京投公司事半功倍,妥协下的中国银泰也保留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上述人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