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建筑设计 |
几年前,熊星参加一个城区改造的设计竞赛,寄给大赛主办方的设计图内容是直接把楼给炸平了,因为他认为:“这个楼就是最大的障碍,没了它就没有任何问题。”关于建筑和周围空间的关系,熊星认为自己当年太激进,但这是作为建筑人最基本的使命感使然:设计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必须要考虑到建筑对周边的影响。
熊星,23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一年级在读。3月25日,他在一个名为“新城市新街区”的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对于由新世界地产公司和《设计新潮》杂志社共同发起,针对上海和北京新世界所在的两个限定街区进行的设计竞赛,评审专家之一、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说:“因为不是官方主办所以谈不上级别,但却是国内少有的‘学术性’竞赛。”
让复杂简单化
街道是什么?这是设计竞赛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对当今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的拷问。
这一次,熊星的设计对象是北京崇文门新世界街区的T形场地。在这区区弹丸之地,有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以及418,067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场地西侧还有70米宽的双向四车道崇文门外大街。“这个地区的建筑太多了,现在所需要的全部就是树。”在这个名为“启动森林”的方案中,熊星直接写道。
方案非常简单,但这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审团最终标准不谋而合——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王伟强对新世界街区的评价是:没有城市生活性,街道不够活跃,空间质量差。“空间质量差首先反映在社会空间差,城市生活发生少,人们只是路过,并不停留和交往。此外,物质空间如石头、照明、座椅等也远远不够。”王伟强说。
“新世界四周原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过去周围是小胡同,现在还是那个样子。新世界简直像个天外来客,感觉与四周环境不相融,显得特别突兀。”一位评委如是评价。
而街道的组织和生活内容在附近小区居民刘佳看来也是混乱不堪:“一边是星巴克,另一边可能还是一堵小围墙,二者距离也就20~30米。非常乱。”
“以前欧洲的老城市很好,街道很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非常方便。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建时在现代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大搞高速公路、摩天大楼、汽车化出行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街道逐渐空落落,不再是人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王伟强也同时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开发商们在中国大城市大举进行着相当于欧洲二战后重建般的发展,摧枯拉朽地推动城市扩张,街区的社会生活正在逐渐消失。
城市生活的发生器
关于城市街区,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文化》中说:“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发生器。”实际上,西方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很多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方面的研究。盛极一时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也产生于特定的这个背景之下,主要关注街区生活。这种集体反思的背后,浮现的正是问题的大规模出现。
“现在的街道服务对象并不是人,而是大型机动车。”熊星说。在几乎所有的参赛作品中,虽然手段各异,但如何解决街区生活中人车分流,隔离噪音,并创造停留空间几乎成为共同的目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李一楠和朋友们甚至表演了一个叫做“梦境”的小品,认为这些想法只能在梦中实现。
“城市尤其是新改造街道过多强调交通意义,而忽略了城市交往的意义”,王伟强感叹道,“对街道公共空间不满的原因很复杂,这不是建筑师的责任,也不是开发商的责任。有什么样的居民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管理素质、维护素质”。
“无法提供适宜生活和交往的街区,这不是新世界独有的问题,而是可以扩大到全北京,扩大到整个中国城市的问题。”在王伟强的心中,理想的街区是:第一要有宜人尺度。街面是连续的,建筑也是连续的,朝街道开门,咖啡厅、座椅等都很多,是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这样才能有依托于街道两边建筑进行的活动内容。第二作为街区边界的街道要和街区统筹来考量,考虑到街区对街道的渗透性。
王伟强记得,以前的北京胡同,人可以窜来窜去,里面有小广场,还有院子,小孩子可以玩耍。而现在的新街区里,小区都是超级大型,门口还有保安拦着,要被迫绕很大一圈才能走进去。“街区要很容易出去也很容易进来。”王伟强说。而新世界街边不远就是围墙,围墙后面是进不去的院子。
而熊星念念不忘的,也是童年记忆中的一条街道,绿树成荫,车不多,还有各种小店铺,人们都心情愉快地漫步于街头。“其实,这就是很好的街区。”
图
说(按先后顺序):
①来自美国的团队James Wines,Li Wang Halle Marc Ronghui Li,Yang Yang获得了“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其作品为The Urban Forest(都市绿野)
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熊星获得了 “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的二等奖,其作品为Loading Forest(启动森林)
③来自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的唐明、杨棣华也获得了“新世界新街区”城市街区设计国际竞赛的二等奖,其作品为“火立方/ 太湖石”(Flaming Cubic/Taihu R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