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封面故事 |
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金育松/文
“中天置业”的老板卷款而逃给房产经纪行业敲响了“警钟”。而在此之前,2005年的安徽合肥“桃园事件”和2006年的天津“汇众事件”,已经让人们感到“心神不宁”。只要出现类似事件,就意味着有部分消费者将遭受巨额的财产损失,意味着房产经纪行业的信用价值被透支,同时也在考验着各城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政能力。
这样的代价也许过于惨痛,也许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阵痛不可避免,但我们需要的是在每一次的阵痛之后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安徽合肥首次敲响经纪行业的“警钟”之后,二手房交易的资金监管即被提上日程。2005年年底,安徽迅速出台了相关的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政策,要求二手房交易资金必须实现监管,经纪公司不得占用客户的交易资金,以此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
但是,当时的资金监管政策并没有从全国范围展开。事隔一年之后,天津又出现“汇众”公司诈骗客户资金1.5亿元,再次震惊二手房市场。随后的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政策层面正式明确了在全国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储和划转均应通过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进行,经纪公司不得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账户之外的其他银行账户进行资金的代收代付。
但是,就在建设部出台了相关的存量房资金监管政策之后,还再次爆出深圳的“中天置业”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可归因于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深圳的楼市本身已经出现调整,“有价无市”让中介公司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行业之间的调整也已经在市场的变动中开始出现。特别是,此次“中天置业”事件爆发时点又相对敏感,势必会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存量房资金监管的执行力度,推动行业的整合。
从消费者的选择角度来说,如何让自己的房产交易更加安全将会是是否委托一家公司进行交易的重要参考要素,而选择可以操作资金监管或者银行资金托管的公司也将成为其首选目标。
而从目前北京的房产经纪市场来看,截至11月22日,有56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可以实现资金监管,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房产交易中,这56家很可能成为消费者首选,这也将利于行业之间的资源调整。
除了深圳“中天置业”事件会促使政府加大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推动行业之间的整合步伐之外,11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出台的《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对外商投资房产中介或者经纪公司也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此次的限外政策对整个房产经纪行业的发展而言,并不一定是利好,而且对于本土品牌经纪公司来说也并非完全就带来机遇。因为房产经纪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需要竞争和整合,需要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引入海外的优秀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
而此次政策的实施,在限制外资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资本”输入和“人才资本”输入,从而可能放缓整体的行业发展速度。
好在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已经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活跃,特别是当前国内并不缺乏资金,很多的本土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也都在寻求一些好的投资项目。
近两年国内房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也带动了国内房产经纪行业的迅速成长,而这个行业也已经成为众多本土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关注的目标。同时,很多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都相继成立自己的经纪公司,通过自己一手的资金注入到经纪公司。内地经纪公司的融资模式不仅有外资这个渠道,还可以借助本土投资公司、私募基金公司或者上游企业的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
而无论是外资还是内地的投资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其实最为看重的还是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或者更加准确地说,它们看重的是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后,是否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因此,限制外商投资房产中介或者经纪公司,给部分正处于洽谈中的经纪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得房地产中介行业的调整成为必然。
(作者为链家地产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