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政策时局 |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谢旻 北京报道
虽面临诸多困难,青岛第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依然呼之欲出。
11月23日,青岛亚星集团与方正传媒签署协议,由亚星集团收购方正传媒公司属下的深圳大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S*ST大通,000038.SZ)1000万股股票,且双方将合作重组这家被停牌的上市企业。
S*ST大通2007年中报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方正传媒持股27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4%;第二、三大股东上海文慧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港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771万股和1000万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19.59%和11.05%。
通过本次股权转让,青岛亚星只持有公司总股本的11.05%,并列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但较早披露该消息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青岛亚星进驻S*ST大通应该不会以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为最终目的。
因为S*ST大通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脱胎换骨”,不然就将沦落到“特别转让市场”。青岛亚星此次投入“真金白银”的目的应该就是买壳上市。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重组方案将于12月上报证监会。若重组成功的话,明年上半年可能完成上市。
地方政府力推
事实上,对于青岛亚星购买股权,S*ST大通在其三季报中已透露了些许信息。根据公司三季报中关于接待调研、沟通采访情况显示,青岛亚星有关人员在今年8月2日到S*ST大通实地调研、了解公司相关情况。
知情人士称,青岛亚星以每股4元的价格购买1000万股,远低于S*ST大通停牌前12.33元/股的价格。一方面有因将付出股改对价而提前压价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在于其或进一步增持S*ST大通股份,实现青岛亚星的整体上市。
青岛亚星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一家S*ST股票要恢复交易的前提是:要有主营业务;上一年度出现盈利;已完成股改。因此,若S*ST大通重组成功的话,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上市。”
同时上述人士表示,重组方案将于12月报证监会审批,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将S*ST大通更名并迁址到青岛。
对于此次青岛亚星收购S*ST大通股权一事,当地政府的态度十分积极。
在股权转让协议的签字仪式上,青岛市副市长王书坚高调亮相并表示,青岛亚星采取买壳的方式上市是对青岛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融资的有益探索,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重要意义。
前景难测
作为总股本不到1亿股的上市公司,S*ST大通属于壳价值突出的“袖珍股”,因此成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标的”。
近几年来,S*ST大通的控制人频繁更换,最早是蓝星集团欲重组,但是不久便退出。
2001年,上海新延中文化传播公司(后更名为方正延中传媒有限公司,由方正集团控股)拿下S*ST大通控制权。当时这笔收购被视为“凯地系”与其盟友“方正系”紧密合作的又一杰作。
而后随着“凯地系”从资本市场上逐渐淡出,原“凯地系”的两家上市公司——中国高科(600730.SH)和S*ST大通,事实上已先后被“方正系”接盘。
迫于退市的压力,“方正系”对于S*ST大通这家典型的壳资源企业,不得不作出战略性的考虑。
S*ST大通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公司一直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导入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提高持续经营能力进而恢复上市,但由于公司涉及多宗债务纠纷,主要资产已拍卖,一直未能有实质性进展。”
在此次披露的变动报告书中称,青岛亚星本次受让股权后,将联合其他非流通股股东一起尽快推动S*ST大通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尽管青岛亚星有意进一步增持S*ST大通股份,实现其借壳上市的目的,但S*ST大通另外的几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非常相近。令人不禁对S*ST大通的未来控制权及重组动向感到担忧。
因此,市场人士认为,推进重组、扭亏为盈,避免退市,这一系列艰难的问题摆在S*ST大通和青岛亚星面前,要想短期内实现公司业绩的大变化存在一定的难度,未来将走向何方仍是个未知数。
链 接:
青岛亚星注册资本1.6亿元,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矿业、物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地域的民营企业。
青岛亚星总裁姜剑1993年从机关下海创立了青岛市物资调剂中心和青岛亚星实业公司,从事各种物资的经营贸易,1999年开始涉足房地产。
目前该公司在青岛开发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
亚星集团以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亚星花园为起点,先后开发了亚星丽都国际和傲海星城等项目。目前其正在筹备开发占地40余万平方米的城阳国际名都城项目。
此外,亚星集团目前已将触角延伸到了临沂、兖州、天津等地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