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计民意重绘水墨园林 苏州启动城市色彩规划

(2007-11-27 14:40:50)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城市人文

问计民意重绘水墨园林 <wbr>苏州启动城市色彩规划

 

据《 中国房地产报 》 记者 林播 北京报道

 

上海火车站2层候车大厅,二十几个灯箱广告上,全都是苏州园林淡雅如水墨画般的摄影图片。但很多到过苏州的人却多少会有些失望:印象中本应是粉墙黛瓦的苏州,已被越来越多同质化的建筑、广告招牌所淹没,原有建筑的黑白灰基调正被色彩艳丽的巨幅广告所遮盖。

200711月初,苏州市规划局启动了苏州城市色彩规划,采用民意调查确定苏州的城市色彩。“启动城市色彩规划是为了破解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尴尬,因为苏州现有杂乱无章的色彩,正在消解苏州原有的城市气质。”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相秉军表示。

 

“色彩规划”风暴

 

苏州建筑的色调主要是黑白灰,这种色调在视觉上的感受是简洁宁静。但现实状况却不尽人意。

两起在苏州发生的“色彩事件”让相秉军记忆犹新,干将西路与阊胥路口的一座高楼在进行外立面粉刷时,施工人员使用了一种鲜黄色的涂料,而干将西路与银泰路口的某小区,则计划在外墙上刷成红色。“开发商对建筑单体有个性主张,很少考虑整个城市的感觉,如果不对城市色彩加以规划和控制,苏州独特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品位就会受到损坏。”相秉军表示。

城市色彩并非简单的色彩选择,而要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据介绍,苏州规划部门目前已着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调查自然资源、气候情况、历史资料、地方志等内容,之后征集专家、居民及游客等多个群体的意见,再进行梳理和分析,建构可用于苏州城市色彩总体规划的谱系,并予以公示。据记者了解,苏州的“城市色彩”定位预计将在半年后完成规划。

城市色彩规划属于城市设计范畴。据了解,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苏州就曾尝试对城市色彩进行规范,但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很可惜,由于种种因素,以前并没有形成规划。”相秉军表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后,即便是必胜客、星巴克这样的店面,在指定色调的商圈里也必须改变其原有标志色彩。

城市色彩规划在中国的兴起,是由于目前中国城市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城市大花脸,无统一识别系统。城市色彩规划能避免各自为政的尴尬,也更能很好地维护城市文化品位。尤其是20073月份召开色彩规划大会之后,北京、杭州、哈尔滨、重庆、无锡等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一场规范城市色彩和制定城市主色调的运动。像北京,就是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哈尔滨则以米黄、黄白相间作为城市代表色。“对城市进行色彩定位,不只是一种形象包装,更能给城市规划带来新的科学思路。”相秉军称。

据了解,与“色彩规划”同步进行的,还有一项针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与此前启动的苏州“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等项目,都在为“苏州风貌”更趋科学立体起到关键作用。

 

从视觉系统到整体空间

 

到达一座城市,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火车站或机场,走过主要街道和广场,就会有一个对城市的整体感受。一个个建筑单体的色彩构成了城市的整体颜色,而颜色却并不是城市的整体形象。

为苏州工业园区做了很多别墅和住宅配套项目的德国WSP建筑事务所主设计师吴钢表示:“江南多雨,整个城市气质是比较淡雅的,我们在设计时会考虑江南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也会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现在大家开始关注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建筑单体,这的确是一种进步,但不应该割裂地看问题。色彩标签只是视觉标签,而城市不仅仅只是视觉形象,更应该关注一个城市的整体空间系统。”

有业内专家批评说,今日苏州新城区就像一个月球上的城市,有种很虚幻的感觉,尺度非常大,如果没有汽车的话,走半个小时路也遇不到一个人,在里面生活极不方便。希望政府在规划时,考虑到人居舒适度,像广场电话亭、公共街道及座椅的人性化等。

苏州大学建筑系教授、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时匡为苏州设计了很多建筑作品,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外事办公楼、苏州友谊宾馆、苏州城市展览馆等等,并与美国SOM合作设计了苏州国际会展中心,和贝氏建筑事务所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设计了苏州博物馆。

时匡表示:“我们在苏州这个江南古城做了很多建筑,做每一个建筑时我们都会考虑苏州的整体协调性,不管是普通的居民楼还是公共建筑物。新老城区可以设立不同的色带,不割断历史,但也不要太过强求划一。色彩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形象的和谐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