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水中的房地产日子

(2007-10-30 17:56:39)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新闻人物
 
 据《中国房地产报》 陈雪松/文

 

      中共十七大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是关注房地产的各方仍然忐忑:下一枚重磅炸弹何时落下?

       细读十七大报告,其实也并没有过多的文字渲染房地产行业,大致有两处直接提及:一处是在谈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时,提到“居民住房”是其中一个问题;另一处是要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当然,也有一些间接跟房地产有关的提法,比如“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度让部分房地产人士自慰。

        从十七大报告里看不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迹象,或许,部分权威人士的言论更能显山露水,比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18日在十七大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前的经济温度在近几年里处于较高水平,最近这些年,央行吸收流动性的措施起到了作用,但总体力度还不够,还可以加大力度。十七大之后,周小川主持人民银行党委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第一点贯彻意见就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

          联系到十七大前后各个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可以预期,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是必然的,不仅仅是针对房地产,但采取何种措施、什么时候调控是未知的,这就好比一把悬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参与市场的开发商与诸多购房者,无不翘首以待,无论好坏,总期待一个结果,以求心安。殊不知,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有可能会有第二把、第三把、甚至更多地落下。这得取决于市场是否达到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期望值。

         因此,中央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博弈,或者说是适应性的博弈,政府采取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调控后,看看市场的反应再做下一步的行动决策——这与中国渐进式改革,或者说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相类似。就近些年的博弈情况来看,当一个政策效应被市场消化后,市场一般会出现反弹,然后中央出新的政策,市场再消化,新政策再接踵而来,如此循环,这似乎是个猫和老鼠的游戏,看似比较有趣。这种渐进式的调控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就好比温水煮青蛙,青蛙有点感觉,但是感觉不强烈,其身体能消化掉略有的不适,但到最后,青蛙连跳出锅里的力气都丧失了。

         在温水调控中的开发商,经历了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调控-观望-反弹-快速发展”的循环圈,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怕什么?风雨过后仍现彩虹。殊不知,这才是危险的所在:越来越多温和政策的叠加,最终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所谓量变产生质变,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有可能把市场压垮。而且,温水式调控将有可能产生过度的调控,因为市场的反应总是落后于政策的期望,等市场真正产生较大的反应时,政策的叠加效应已经发生,那时,政府就需要做减法了。

        同样,在温水调控中的购房者,对于房价的长期上升趋势几乎是坚信不疑的,尤其是在一些诸如“奥运经济效应”、“人民币将会升值”、“政府不会打压房价,只是抑制其快速上涨”等言论幌子的下面,许许多多的“热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房地产中,牵扯了大量的银行资金,造成金融风险的隐患。一旦政策叠加效应显现,“热钱”纷纷抽离,谁来为这些银行贷款埋单?

         温水式调控中,我们将何去何从?是积极做出反应,还是熬到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无论是开发商抑或购房者,都需正确评估自己的承受力,而不是盲目跟风。就好比股市,有人4000多点就出去了,有人5000多点才出去,有人现在还征战其中。4000多点出去的风险小,收益也小;5000多点出去的风险高了,收益也大;但是,至今还未出去的,最终会如何?何时出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