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七大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央行是否选择加息,主要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也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而大家应该记得,央行以前一再强调的加息依据是物价及宏观因素,资产价格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周小川这种对资产价格高度关注的罕见表态,彰显了央行对资产价格异动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风险的警惕。
而上月底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7年第三季度例会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上涨偏快的原因及机理,探讨和区分总量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国际传导及重新定价等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
那么,资产泡沫与实体通胀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机制呢?或者说,从资产泡沫到实体通胀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通道呢?我认为,我国资产泡沫(下面主要分析房地产泡沫)与通货膨胀之间,当前至少存在着三条流通渠道。
一是房地产泡沫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直接的通道。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CPI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等八大类产品价格构成。由于各项产品所占权重至今没有对外公开,因此居住在CPI中所占的权重,我们自然无法知晓,不过有一点倒是清楚的,那就是在我国当前计入CPI的“居住”项不是房价而是房租。由于这一点以及房租涨跌与房价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房地产泡沫与CPI似乎就“绝缘”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房地产泡沫与通货膨胀无关,而只能说明我国CPI度量通货膨胀的失真,因为CPI只见房租而无视房价的规定,并不能抹去购房自住者“真金白银”的付出。
二是泡沫自我强化机制导致资金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不论是房地产泡沫还是股市泡沫,资产泡沫的预期性特点会形成一种泡沫自我强化机制。即当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时,迅速的赚钱效应会吸引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推动房价(股价)以更快的速度上涨。而迅猛上涨的价格,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导致房价(股价)更加迅猛的上升。如果没有外力的制止,这种泡沫的自我强化过程就会不断循环下去,直至泡沫破灭时终止。而在泡沫自我强化过程中,由于赚钱的羊群效应(没有什么比这赚钱更轻松了),资金趋利性驱赶着各类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股市)。
因此,虽然在流动性过剩的宏观大背景下,但是依然有许多企业存在资金吃紧现象,显现出“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偏离”、“流动性宏观过剩微观不足”现象。曾有好几位企业界朋友告诉我说,现在民间拆借资金利率已经远远超过1993、1994年时的水平。
三是房地产泡沫挤出效应让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项目,房地产泡沫对民众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是不争的事实。内需不足,自然只能依赖于外贸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后,引来海外游资赌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剧增,加大国际收支失衡,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导致流动性泛滥,使得我国投资过热反弹和房地产价格飙升。这一方面造成内需愈加不足,另一方面,更加吸引海外资金进入我国,狂赌人民币升值和房地产升值双重获利,造成外汇储备激增,流动性更加泛滥,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