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立民:“回归”上海十年

(2007-07-02 11:54:54)

陈立民:“回归”上海十年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笑一 上海报道

 

         “做房地产,是我没想到过的;而做内地房地产,更是我没想到的。”陈立民有很多的“没想到”,比如没想到,那个曾经在香港街边卖鱼丸的孩子如今会成为沪上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会成为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
          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仔,像命中注定般与房地产结下不解之缘。14年前,从香港中文大学刚毕业时,他择业的最初目光和其他同学没有分别,自然地聚焦在太古集团、麦肯锡、汇丰银行这样的巨头身上。而由于一家香港地产代理行置业国际老板蔡涯棉当时的一个承诺——年轻人进来之后肯定赚大钱,让陈立民进入了置业国际,工作内容是将内地楼盘卖给香港人。
          入行之初,陈立民的工作是游走于香港与广东之间,推销不少连自己也没见过的房子。在陈立民的回忆中,1993~1994年,香港经济发展迅速,和内地之间的往来日见频繁,近水楼台的广东房子在港出奇地畅销,即使是东莞一带小镇上的房子也十分抢手。
        “即使是图纸上刚刚有个楼盘的雏形,都能顺利地销出去,每周几百套的量,真是卖疯了。”就在此时,陈立民心里萌发了一个冲动,要跑到房地产市场火极一时的广东去亲身感受它的热度。
         而1995年置业国际广州分部的成立给了陈立民一个实现他愿望的机会,他被委任为分部经理。这一回有所不同,是开始把当地的楼盘卖给当地人。
        1997香港回归前夜,陈立民毅然抽身北上,来到上海。初闯上海滩,他的新东家是全球第一大代理行世邦魏理仕(CBRE)。而勇于寻机自荐,加上他积累的相关经验,让陈立民谋到了办公楼部副经理的职务。
          不过,这次并非是个进入的好时机。“从1997年到1999年,写字楼的租金一路下滑,置身上海办公楼市场的前几年的确不好过。”
          但6年过后,陈立民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他带领的办公楼团队已经成为市场上的NO.1。这足以成为他被伯乐相中的资本。
         2002年,同属世界五大代理行的仲量联行由于人事更迭等种种原因,一度处在历史的最低点。而陈立民就在这个时候,被猎头挖至仲量联行。
         “大赌一局。”陈立民这样形容当时的决定。而回首往事,他觉得那仍然可以称作他人生中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赌注。
          2004年,上海办公楼市场终于见到曙光。形势大好的这两年,陈立民说自己“忙疯了”,而成功从恒基手里拿到港汇广场二期的代理权,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不是你赢就是我输,如果行业不能壮大,说到底还是个零和游戏。”此后,陈立民开始了对房地产代理行业的深层次思考。在他看来,目前内地房地产代理行业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进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信息藏起来只会慢慢烂掉,而放在一个平台上,让它有效发挥作用,这才能真正把‘饼’做大。”
        从1997到2007,香港回归10年。陈立民也刚好完整地走过在上海滩打拼的10年。1997年,被陈立民看作是内地房地产业真正开始的分水岭,而比照香港,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就更能“轻装上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