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韩永专访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玉光 北京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就北京来说,大小博物馆有十几个。那么在这之中,首都博物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韩永:对于首博来说,它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北京的城市功能。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一个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但过去我们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来展示北京的历史。首博的建设刚好把这个功能弥补上了。所以说它现在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国外的博物馆机构、研究机构和外交机构都非常看好首博,称赞它有这么好的地点、场所、馆藏以及服务。今年我们承接了四五个外展,都是国外博物馆主动找过来的。有了首博这个场所,对于北京市整个市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凝聚市民的民族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房地产报:就你所了解国外优秀的公立博物馆是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的?
韩永: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当时9·11事件刚过,几乎所有的博物馆,或大或小,都摆出了有关伊斯兰世界历史文化的展览。因为他们意识到目前自己国家正在和伊斯兰世界产生冲突,所以博物馆马上就想到要让公众来了解伊斯兰的历史和文化。因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观点来说,“我们的今天是建立在人文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两大支柱上;世界的和平也是建立在各民族的互相理解和彼此尊重上的”。所以博物馆文化的交流和展览的互换,可以很有力地使曾经封闭的民族走向世界。
中国房地产报:国家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在公共职能上有哪些区别,怎样体现更多的公共职能?
韩永:作为博物馆来说,功能都是一样的。首先它是一个公共的文化机构,无论由谁来办,你必须对大众开放,这是一样的。只不过由谁来举办、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运作,会略有区别。但是在功能上是不会有区别的。一般我们是这么区别的,个人收藏属于个人财产,但一旦进入博物馆藏品,必须要到文物部门登记,不再属于个人。已经进入社会公共品的领域了。
中国房地产报:当前很多地方公立博物馆和地产项目捆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博物馆的客流能带动地产项目吗?
韩永:我觉得从一个城市功能的完善来讲,这属于资源配置的问题。如果我的博物馆旁边有一个大型的房地产商,那我这个文化设施肯定会对他有帮助。这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个便利分配和便利的占有问题。
前一篇:博物馆应服务于大众